疫情持績年多以來,零售旅遊飲食等多個行業備受嚴重打擊,基層靠打工儲錢買樓,能成功機會越来越渺茫。現時的私樓價格,很明顯已不是基層可以負擔的奢侈品。按現時的樓價計算,就算一般中產,倘沒有父幹支持,也難以靠自身儲蓄順利上車。港樓去年升幅,雖然較多國落後,但由於基數高,港樓價仍位列世界第二位。
全球量化寬鬆,通脹顯現,加上股市停滞不前,物業仍然是重要的保本投資工具,近期新盤交投熾熱,投資者接連出手大手掃入,除新盤外,舖位寫字樓等物業,亦成為其搜集目標,低殘已久的工商舖物業,也開始觸底反彈。
近期移民盤確實多了,但市場的吸納量遠高於放盤量,新放盤的盤源迅即被消化,因此移民盤壓低樓價的推論,暫未能成立,雖然現時經濟仍然差劣,但置業信心仍然強烈,加上疫情漸受控,樓市也率先反彈。
樓市逐步回穩,但真正復甦來臨前,樓價仍未能大幅上升,畢竟樓價已很高,因此慢升比急彈好,過快過大的升幅,易引來行政干預,這對樓市反而不利。現時的樓價,估計能保持每年有5%的升幅,因此持有物業作收租用途,仍算是保守安全的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