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蔓延,全球經濟衰退風險極高,中國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GDP)跌6.8%,為1992年有紀錄以來首次負增長。各國央行異口同聲大印鈔票,美國聯儲局資產負債表規模再增近3000億美元,達到6.42萬億美元新高,相當於疫情前美國經濟規模的30%。香港方面,港滙亦走強,逼近7.75強方兌換保證,之後可能是資金再次加速流入香港,金管局會將向銀行買入美元、沽出港元,為市場提供港元的流動性。
美國放水,歐洲放水,一河之隔的中國亦放水,導致熱錢流入市場。中國疫情過後購房需求釋放,深圳等一線城市率先反彈,香港情況又如何呢?全球央行印錢救經濟,救經濟救的是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最後又是誰埋的單?
最近看Netflix播放的劇集《紙房子》(Money Heist)可能會找到答案,其中一集主角跟另一個角色講:「2011年,歐洲央行無中生有地印了1710億歐羅,就像我們現在做的一樣(打劫印鈔廠印錢),只是規模更大。
2012年印了1850億歐羅,2013年印了1450億歐羅,你知道這些錢都去了哪裏嗎?去了銀行手上!直接從印鈔廠運到他們的口袋裏。有沒有人說歐洲央行是小偷?央行稱之為流動性注入。他們無中生有。」
資產價格飛升 小市民埋單
美國聯儲局一開始印錢買國債,之後退而求其次買有房屋貸款抵押的債券,一步一步不斷的增擴購買標的的類別,到最後推出「無限QE」,再公布新一輪救助方案,金額高達2.3萬億美元,包括買入俗稱垃圾債券的企業高息債券,同時會買入追蹤垃圾債的ETF。
2008年救的是銀行,今天救的是企業,而埋單的是所有人,所有受通脹影響的人都要幫手埋單,豬肉價、樓價、貴金屬價通通大漲。有資產的人資產價格上升,好彩的資產價格上升速度高於通脹率,不好彩的就輸錢收場,收固定人工的就變相減薪。
救銀行救企業沒有對錯,不救他們經濟受破壞,例如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在一個訪問所講:「推行無限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以及投下萬億美元財政措施救市,事出有因,情有可原,是阻止美國經濟在衰退不可避免的狀況下,避免陷入蕭條的舉措。但此舉可能是飲鳩止渴、透支未來。」
今天量化寬鬆行到什麼地步?什麼時候會有一天,突然之間人對貨幣失去信心?這是一個未知之數,但可以確定的是量化寬鬆,央行是焗你去賭,贏不贏不知道,但不下注就一定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