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氣氛凶險,本地住宅新盤卻繼續熱銷,屯門「龍床盤」菁雋勁收1.2萬票,於剛過去的周日開售當天沽出99%(339伙);由於最細單位只得128方呎,該單幢式物業去年底首次推出時備受嘲笑,初期乏人問津,豈料今次略為降價(平均折實呎價1.49萬元)就這麼搶手。更甚者,其中一組買家,赫然是筆者中學母校副校長一家,他月薪近10萬元,妻子為註冊職業治療師,女兒乃十優狀元、英國劍橋畢業兼港姐冠軍,兒子是醫生,這樣一家「人生勝利組」竟然也慨嘆「上車好難」,被迫要從「龍床盤」入手。
全家總動員迴避辣招稅
相信大家都知道,上述這家人的女兒是麥明詩,其父親為麥Sir麥卓生。記憶所及,麥Sir擔任副校長起碼已有10年;據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資料,官立及資助中學副校長月薪介乎8.2萬至9.3萬元。麥Sir的屋企人要不是明星,就是專業人士(職業治療師、醫生),從外人眼中,屬於標準「中產」甚至「中產上層」(Upper Middle "canvas-atom canvas-text Mb(1.0em) Mb(0)--sm Mt(0.8em)--sm" type="text" content="然而,正是這樣一戶家庭,於星期日齊齊現身菁雋售樓處,市場消息指他們合計買了3個單位,麥明詩則透露今次主要「協助哥哥上車」,又謂現時在香港買樓實在困難,「唯有一步一步來,繼續努力工作」。" data-reactid="25" style="margin: 0px 0px 1em;">然而,正是這樣一戶家庭,於星期日齊齊現身菁雋售樓處,市場消息指他們合計買了3個單位,麥明詩則透露今次主要「協助哥哥上車」,又謂現時在香港買樓實在困難,「唯有一步一步來,繼續努力工作」。
唯事情看來似乎有點矛盾,何解麥家一方面表示「買樓難」,但又一次過大手買入「三層樓」?這正反映了在港府「連環辣招」及金管局8輪逆周期措施之下,很多所謂「中產家庭」的共同困境。
以麥Sir為例,他和妻子雖然入息高,且相信已手持一層自住物業,倘再買第二個單位,須繳付15%印花稅;再者,他臨近退休年齡,難獲銀行批出長年期按揭。
至於麥明詩,做明星表面風光,但收入不穩定,欠缺固定糧單,同樣不易貸款買樓。麥明山(哥哥)現年30歲,中大畢業後在屯門醫院做醫生,剛過實習期不久,尚未自行執業搵真銀;其薪酬相信供得起樓,卻未必有充足首期購買800萬元以上物業(例如900萬元單位最多承造六成按揭,首期需要360萬元)。
正因如此,今次麥家齊齊出動購買「龍床盤」,一來可善用每人的首次置業「人頭」,迴避辣招稅。二來,菁雋主打「超級納米戶」,售價絕大部分低於400萬元,可造九成按揭,平均僅約需30萬元首期就買到一個單位;若把90萬元現金分給3個「人頭」,便能掃入3個300萬元單位,總樓價900萬元。相反,倘把90萬元「一注獨贏」,拿到市面上,連一個500萬元二手單位都買不起(最多借八成按揭,需要100萬元首期)。
或曰,屯門菁雋戶型迷你,一位醫生蝸居百多方呎,是否有失身份?畢竟以往的醫生起碼住堅道、般咸道逾千呎洋樓。但顯然今時不同往日,其次,該3個單位若屬相連,大可將之打通自製「中型單位」,加上麥哥哥在附近屯門醫院工作,距菁雋僅15分鐘步程,十分方便,尤其是公院醫生出名忙碌,有時間都用來瞓覺,勝過住港島長途跋涉(他日轉職再搬屋另作盤算)。
變態樓市勢可更變態
無論如何,從這戶「人生勝利組」的買樓經歷,充分折射出香港樓市有幾「變態」;惟不代表它將回歸正常,畢竟受制於需求(人口和購買力持續增加)、供應(搵地難,「明日大嶼」和「農地公私營合作」等大計也受阻)、貨幣(美國即將重啟減息周期)三大因素,過往十多年歷史已證明「變態」可以「更變態」。由是觀之,類似「龍床盤」的超級納米戶相信繼續有銷路,以往俗語謂「龍床不及狗竇」,現今恐怕「龍床好過冇磚頭」!
又是一張令引刀大陸傻嗨之類在廣州搵得嗰 3-4 千元人民幣的貧窮生存空間限制了想像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