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加息,預期樓價調整,究竟係輕微調整還是崩圍式下跌?如果以股票嘅經驗比較,應該係崩圍式下跌才合邏輯。二手樓市場成交薄弱,以往隨便一單成交就可以把呎價推上創新高,令樓價指數不斷上升。同樣道理,而家市況逆轉,買家觀望,是但一宗劈價成交,又可以推冧呎價,時光倒流,價錢回到幾年前。如果跌價預期形成,未來每一單成交都會是劈價成交,樓價又怎能避免決堤下跌?
還有,在跌市預期中賣樓,又肯劈價求售,必定係實力同定力欠奉嘅賣家,呢類要錢唔要貨嘅賣家,等於股票斬倉,不問價錢,自然會令樓價愈推愈低。同股票唔同,你成手貨,都會擔心頭批沽完之後,尾一批沽唔出。所以股票要沽貨,是有顧忌。
沽樓唔同,一件一件,all or nothing,你只係將手上成件沽出,劈價之後,只會影響下家,所以先有人平價買得中環寫字樓後,被指周圍同人唱。如果係沽股票,肯定會靜雞雞,慌死畀人知。
預期樓價會跳崖式下跌,但跌唔得耐,因為每逢肯減價的單位,必定有人接。股市未來半年都冇運行,資金唯一出路就係樓市。
過去樓市亦有唔少購買力嫌貴而長期處於觀望階段,遇啱跳樓貨,一定撲出來搶,直至實力不足嘅賣家絕跡,又或者賣家見到市場有承接力,毋須恐慌性拋售,可以善價而沽,咁就完成樓價軟着陸。
還有原因支持樓市有購買力,未來半年唔止股市冇運行,做生意更加冇運行,貿易戰會淘汰一批廠家,佢哋冇能力或唔願意將工廠移向東南亞,唯有就係執咗佢。執廠嘅成本大過起廠,賠完一筆之後,剩下嘅老本如果可以調回香港,還可以有什麼出路?難道走去科技創業?一定係買幾層樓收租,保護財富。
全世界只有香港嘅房屋肯定能夠保值同收租,只有香港政府係傾向保護業主,其餘所有地方嘅業主都係受政府打壓。香港嘅房屋流通性仲高過股票,股票都有啲垃圾股想沽都沽唔到,香港連凶宅同無契樓都賣得出,仲唔係好過股票?賣樓只會遇着價錢問題,並非真正無人問津。業主墳場比華利山已經街知巷聞,總會聽見劈價成交個案,證明人見人怕嘅樓盤,價錢夠低就能壯膽。
貿易戰殺掉一批廠家,逼佢哋買樓,遇正樓價逆轉,呢批老本回歸不知幾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