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英國脫歐後,中資全面入市,先有深圳集團暴買山頂豪宅及九龍甲廈,然後又有國企以高估價上限四成,購入九龍住宅地皮。近期中資每次出手,都以超高溢價入市,其入市方法,跟港資左計右計逐級傾價的議價方式,大相徑庭。中資現時這樣瘋買的投資策略,將樓價由慢升變爆上。
早於月前,樓價回穩的步伐已相當明顯,因此筆者早就預測下半年樓價會回升半成,當時所見,新界北的中下價屋苑,放盤單位漸漸被用家吸納。當這趨勢形成後,樓價慢升順理成章。不過近一個月發展,形勢改變,因為樓價升勢,已由中下價樓推延至中上價屋苑,甚至蔓延至豪宅。
這次升市,先由被市場輕視的中下價樓的買家起義,然後觸發富中產追價入市換樓,與此同時,中資富豪跳價買豪宅,掃入整幢商廈,繼而又以超高溢價購入地皮,樓價升勢全面又明顯,按這新形勢預測,樓價於年底前的升幅,會超乎一般人的想像。
現時英倫銀行減息量寛,放水量高達1.73萬億港元,港股美股持續上升,中資繼續走出去,香港各類物業的投資價值又再顯現,這形勢改變,使豹穩多時的投資者,也四出開始掃貨,新常態下,會使下年半年樓市一步一驚心。
上一則:
下一則:
Javascript must be enabled to use this form.
商場上,近年最流行的言論是「英資退、華資上;華資退、中資上」。在本港財圈界,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而近日一幅油塘地皮以高估值四成被紅色資本買入,是香港地產改朝換代,抑或只是政治任務,按目前劇情發展,我傾向相信後者。油塘地皮以逾40億元由央企旗下子公司五礦地產奪得,樓面呎價超過七千元,比估值上限高四成。近幾年聽太多有關內企來港掃地托價的新聞,但究竟規模有多大,計計數,嚇死人。2013年前,本港仍實行勾地制度,發展商向地政總署提出申請「勾地」,並報出底價,於公眾拍賣會上價高者得,就是昔日大家在電視上見到各大發展商鬥出價的場面。2013年2月底,特首梁振英宣佈於下年度起取消勾地制度,所有地皮以招標形式發售,以便小型地產商競投政府土地,有利房地產市場發展。事實真的如此嗎?
由2013年4月至上周五,逾三個年度共有106幅地皮以招標形式出售(不計市建局及港鐵項目),賣地收入合共1,645億元。昔日五大華資發展商(長實、恒地、新地、新世界及信置),其間只奪得20幅,涉資313億元,佔比同為約19%。五大發展商中,首富李嘉誠旗下長實居然一幅也沒有,新世界亦捧蛋,逾半由新地奪得。另一邊廂,過去逾三個年度,紅色資本及央企背景的企業,合共奪得19幅地皮,涉資達468億元,越大越要搶,佔整體比例達到18%及28%。最大買家就是世茂房地產(813),以獨資形式買地近百億元。七十年代,英資怡和及置地仍壟斷本港財金界,長實屬後起之秀,能於八十年代取代置地,關鍵是對香港前途押上重注,並在政治上與紅色企業充份合作。望返轉頭,當年誰對香港最有信心,今日就最發達。曾經有人用這個比喻形容中港及英國。將中英兩國看成兩間企業,而香港就是一項重要資產,當年中國要「併購」香港,邊個可以睇準大勢偷步掃貨,等如掌握香港金融史上最重要的「內幕消息」。明顯地,長實及其他華資收到風,而英資置地等收錯料沽貨,造就英資退、華資上的機會。過去中資透過招標奪得的地皮,大部份都是新高價,如果說沒有中央示意或暗示,何來有這麼大信心呢。樓市今日高價,可能是明日低價,亦可能是蝕本價,賭的又是眼光及收料。超過三年時間,長實都有參與地皮招標,只是標價非最積極的一位而落標,這與2013年前在賣地場上叱吒風雲的取態,有着180度的轉變。當中某程度要計入梁振英因素在內,但以李嘉誠過去的眼光,是收錯料,抑或只是潛伏等運到,未來半年,我相信會有答案。如長實繼續零取地,代表的是李嘉誠時代的過去,意味真正華資退、中資上。對香港樓價是好事嗎?我不樂觀。股榮
7月外儲減41億美元勝預期 資金急速外流有所改善
中國資金外流情況未有進一步惡化,外滙儲備規模企穩。人民銀行昨天公布,7月外滙儲備32010.5億美元,略高於預期的32000億美元,但較6月的32051.62億美元,減少約41億美元。黃金儲備微增,截至7月底止報788.9億美元及5879萬盎司,6月底則報774.29億美元及5862萬盎司。分析指出,外滙儲備較去年底減少約1300億美元,資金急速外流的情況有所改善,在人民幣明顯趨向貶值的預期下,目前的外滙儲備水平已屬管理得宜。
黃金儲備微增
外滙管理局指出,外滙儲備規模變動的主要因素包括人行在外滙市場的操作;外滙儲備投資資產的價格波動;由於美元作為外滙儲備的計量貨幣,其他各種貨幣相對美元的滙率變動可能導致外滙儲備規模的變化等。此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於外滙儲備的定義,外滙儲備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資金運用,記賬時將會從外滙儲備規模內調整至規模外。
外管局表示,人行上月向市場提供外滙資金,以調節外滙供需平衡,貨幣、資產價格重估出現上升。外滙儲備規模的小幅度下降,是上述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人民幣滙率於7月中開始由弱轉強,而外滙儲備的跌幅未見明顯擴大,減少41億美元屬低於市場預期,反映人行干預外滙市場的力度有限,外滙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有所改善。
人行日前發表專欄文章,表示若頻繁降準,會大量投放流動性,促使市場利率下行;加上其「訊號意義」較強,容易加深外界對政策放鬆的預期,導致人民幣貶值壓力增加,外滙儲備下降。
頻繁降準 貶值愈快
該文章表示,降準釋放的流動性愈多,人民幣貶值預期便會愈強,愈會促使投機者把這些錢去買滙炒滙,由此形成循環;同時,需要關注政策工具運用中可能產生的資產負債表效應,人行會密切關注內外部形勢的發展變化,保持貨幣金融環境中性適度,促進資產負債平衡及經濟金融平穩運作。
中資企業囤現金惹不滿 增派息回購股份勢成潮流
在中國經濟放緩、大部分行業盈利倒退及投資目標短缺之下,中資企業的現金水平升至歷史新高, 從銀行借來的貸款和日常營運現金流停滯在資產負債表上,只有零收益,惹來投資者不滿。分析認為,中資股囤積現金而不用,部分源於內地對鼓勵民企投資的政策不明朗,僅屬短期現象,隨着半年業績期到來,相信上市中資股的股東會施壓,要求增加派息及股份回購;少數企業也會傾向增加派息,其他企業可能更傾向用作海外收購。
按季升18% 6年最大增幅
彭博早前報道,中資公司公布的今年第二季現金持有量增18%,創出6年最大增幅;如不包含銀行和券商,中資公司持有的現金達到1.2萬億美元,增長速度超過美國(13%)、歐洲(5%)和日本(1%)。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6%91%A9%E9%80%9A%E9%A0%90%E6%9C%9F%E4%B8%AD%E8%B3%87%E6%B5%B7%E5%A4%96%E4%BD%B5%E8%B3%BC%E5%8A%A0%E9%80%9F-%E5%BC%95%E6%8A%80%E8%A1%93%E5%BB%BA%E5%93%81%E7%89%8C-%E4%BA%9E%E6%B4%B2%E9%A0%98%E5%85%88%E5%85%A8%E7%90%83-192300333.html
摩通預期中資海外併購加速 引技術建品牌 亞洲領先全球
儘管英國公投脫歐令市場波動,並為環球經濟增添不明朗因素,但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環球銀行主管Carlos Hernandez認為,內地企業往境外併購的趨勢不會改變,甚至可能升溫。
Hernandez表示,不論脫歐與否,過去數年正在加速的併購活動料會持續,內地企業以往在英美及其他地區的境外收購不會停下來。他說︰「看到有企業(不局限於中資)覬覦在英國進行收購」,如日本軟庫(Softbank)剛公布收購英國晶片商ARM股權,亦有企業及主權基金對英國房地產有興趣,認為英國會繼續成為經濟活動的重要引擎及中心。
環球收購額或遜去年
他指出,內地企業境外併購的趨勢不但不會改變,甚至會升溫,因為隨着環球貿易的發展,企業向外拓展是無可避免的,企業亦可透過境外併購引入技術、建立品牌、吸納人才及多元化發展。至於併購的地區將取決於業務的性質。
Hernandez稱,今年全球併購交易金額相對去年歷史高位有所減少,主要是部分監管機構關注併購會影響競爭,在審批上較為謹慎,但亞洲區境外併購增長仍然迅速,企業對可為股東增值的併購活動仍持開放態度,預期相關活動不會停止。他說:「亞洲併購活動的增長會超越其他地方。」其中不少併購活動會來自內地企業。
Dealogic的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內地企業境外併購交易金額達1350億美元(約1.05萬億港元),已超越去年全年金額;如中國化工集團斥480億美元收購瑞士農業科技巨頭先正達(Syngenta),是中國史上最大的境外併購交易。海航旅遊集團收購卡爾森酒店(Carlson Hotels),交易涉及中國、西班牙、瑞典和美國;摩通是海航的財務顧問。去年亞太區作為收購方的項目,佔全球併購的16%,今年有關比例已增加至40%。
投行費用收入冠市場
對於摩通在投資銀行業務表現理想,Hernandez表示,是基於該行長遠發展的策略,如在英國及歐洲歷史長達200年,業務具有規模及多元化,以及有適當的人才,並強調業務不會側重一方面的發展,而是全面配合客戶所需。他指出,未來亞洲及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更形重要,摩通會繼續增加在亞洲區的投資。
摩通今年第二季環球企業及投資銀行收入92億美元,Hernandez負責的環球銀行(包括投資銀行、企業銀行、財資服務、環球貸款及交易產品),季內收入27億美元,其中投資銀行收入因承銷股票業務減少,令收入按年減少15%,但投資銀行的收費收入仍維持市場之冠。
採訪、撰文︰陳
今日 11:59 國際財經
美國聯邦房屋融資局(FHFA)表示,需對兩家政府控制的房貸機構房利美(Fannie Mae)及房貸美(Freddie Mac),注入大筆資金,才可安然渡過另一場金融風暴。
FHFA的壓力測試顯示,「兩房」將需注資最多1260億美元,才能渡過經濟嚴重下滑。
根據《金融改革法案》(Dodd-Frank Act)要求進行的壓力測試,預計在經濟嚴重下行的情況下,至少需對「兩房」注資490億至1260億美元。
「兩房」在全球金融危機加劇之際,於2008年9月由美國財政部接管。
【on.cc東網專訊】 車位有價有市,做價屢創新高。消息透露,北角柏傲山單號車位以388萬港元易手,原業主於上月以280萬元向發展商購入車位,昨以388萬元摸售,短短約1個月勁賺108萬元,升值近39%,做價創北角區車位新高。事實上,柏傲山車位屢錄二手成交,當中不乏極速轉手交易,上月有4房業主以280萬元購入1個車位後,持貨僅約2小時即以300萬元摸出,帳面獲利20萬元,即使扣除釐印費、佣金及律師費等,仍可獲利約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