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與恒生銀行於本週四開市前宣佈,滙豐將私有化恒生銀行。滙豐會以恒生週三收市價高三成溢價完成收購,總開支約1060億港元。
恒生自六月公佈業績後,貸款壞帳上升至6.69%,市場預計年底前壞帳率會再度急升。滙豐為免壞帳消息不斷發酵,對恒生股價造成沉重下跌壓力,於是果斷提出高溢價私有化,變相為恒生的信貸呆壞帳提早撥備。
按公佈指出,私有化程序將於明年初完成。既然撥備已做了,恒生呆壞帳中,佔比最重的商業房地產信貸的撥備,勢必在年底前加速進行。既然要撥備,恒生必對違約的借貸人採取催收貸款行動。
私有化消息公佈前,還息不還本,甚至本及息皆不還的借貸人,仍可躺平了事,但從今開始,
恒生沒收欠債人物業,甚至主動將其公司申請清盤/破產,也會火速進行。不過為免影響市場,大部分的最終行動,會在私有化程序完成後才進行,這就可避免按上市公司條例,公佈違約公司的細節,避免公司尷尬及打擊市埸信心,因此自明年初起,違約人排隊破產將無日無之。
滙豐如不私有化恒生,年底前後,更多的呆壞撥備新聞湧現,這對恒生的股價及滙豐的聲譽,造成沉重打擊,屆時恒生股價下跌三至四成並不是不可能,再加上信譽減值,總損失定必高於私有化所付出的千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