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新聞報道】曾經以為,位於銅鑼灣有 45 年歷史的香河越南餐廳,是罕有䇄立不倒的小菜館,最終,10 月 28 日還是悄無聲息結業。
店主馮先生 1979 年與合伙人開業,八十年代後期分家接手銅鑼灣鋪,至 2019 年 8 月,馮先生心臟病發去世,餐廳由女兒 Rita 馮小姐主管,她二十歲開始跟爸媽打理餐廳,三十多年來親見不少「斯文客」來用餐,包括娛樂名人鄧麗君、許冠傑、蕭芳芳等等,外資洋行客人,西報記者專欄作家,總之包括時代潮流人物,鍾情越南小菜,光顧小餐廳不拘一格。
記者八十年代後期讀大專時候,在附近耀華街租屋,街口轉角是利舞台,睡醒看早場,睡前看夜場,年輕自由無盡期。至於吃,除了小店快餐,電車總站街邊宵夜泥鯭粥,偶然能到香河午飯或晚餐,覺得是享受。因為,香河比平民店安靜點,鋪面整潔,餐桌上有濕紙巾、筷子套,讓人感覺衛生一點,當然,價錢也貴一點。記得坐在收銀機前的馮先生,架眼鏡,頭鬚梳得四正,整潔裇衫,很多時候都在看報紙。
去年,記者在朋友的鐵壺店子,從二樓望下波斯富街,啊!老越南餐廳仍然屹立?旁邊的恭和堂仍在?不變已成為罕有東西。幾個月前,記者帶着「老客人」的記憶去訪問馮小姐,巿面結業聲不斷,以為她會堅持下去,誰知,時代有一個敵人叫「累」,香河在十月廿八日悄然結業。
心太累:「夥記真的想休息」
上周馮小姐 Rita 在電話裏對記者說,「生意實在太差了,無謂再這樣下去,真的好難做,不如順便休息吓啦。」她說未知有甚麼打算,「我的夥記真的想休息,大家真的做得太長了。」
原本,香河過往三成為外國或內地客,Rita 認為要守着本土客,要熟客恆常幫襯才穩陣。她也真的堅持過,社會運動、疫情至今,五年了。在疫情時候,也拿過政府三十多萬援助商鋪的津貼。疫情後香河鋪租每月十四萬,沒有減租。在這個傳統旺區,每天幾千元營業額是很不理想的。但在半年前,Rita 仍然希望盡量經營。
她當時說,以前不懂做生意,不懂計成本,接手父業後,才懂得怎樣挑選牛肉,以前媽媽管理,到她接手,學懂和廚房合作,希望留着香河。不過,她當時也提及業主「希慎」不知何時收回重建:「都就快拆喇,可能會收返嚟擴充。」等不等到香河堅持至五十年才結業,她當時也說不上:「不知道,希望我做到 50 年啦。」最終,希望已經沒有希望。留下或離開的人,日子,暫且有一天過一天,不想太遠。
是她不跟業主「希慎」續租
「香河」位於涼茶老店恭和堂旁邊,分別是波斯富街 89 號與 87 號,近年由利舞台業主希慎興業從鄧成波手上收購回來。上周 Rita 給記者留言說,是她自己不再續租,業主重建計劃,她不知道。
半年前,Rita 估量香河的命運,已存在很多變數。她問記者:「你覺不覺得香港這幾年變化得太快?」訪問中,她經常也會反問記者問題。變得快是正常的,但變得陌生,是另一個問題。「完全不同了,是突然間的。」她說。至於怎麼不同,可以從來光顧的人說起。
從她在銅鑼灣曾經的心臟地帶感受,她的客人少了,好多人都移民了,「我好多熟客都走曬呀。」優質店靠中產客人,如她所說的斯文客。「好多看前景及為了下一代,不想教育是這樣。部分人想開放些,不是你要這樣便這樣,好多爸爸媽媽都不想子女接受如此教育。」
消失與道別的年代「有點 sad」
不時有朋友告訴她要走了,最少幾年後才能回來。她聽了,像每一個留着的人,心裏會有點 sad。她在玫瑰崗中學的同班同學,四十幾人走了廿幾人,小學的,一樣走了廿幾人。有去英國,有去美國,也有去歐洲。總之,這是個消失與道別的年代。作為留下來的人,對爸爸的家業,她曾經沒有被動搖過。
「好多人同我講,你為何要這樣辛苦呢?」捱過社會運動,捱過疫情,在香港人北上消費飲食業最低迷之時,還能繼續,真的讓老顧客有過驚喜,「香河竟然還在。」其中一個原因,是她放不下:「我不想在一個不是太好的時機唔做囉,我唔想在香港唔好嘅時候唔做囉。」
不想在最差時抽身「不想香港是這樣」
在最差的時候,斬倉、抽身,是香港人的經濟本能。她卻遺傳爸爸溫文講心的性格,「我不想因為香港好似淪陷喇,你都冇得做喇,嗰種感覺我覺得唔係幾好。」沒有感覺、感性,做食飲業是不會長久,香河也活過四十五年了。
「 你偏偏想做好?」記者問。
「我是好想做好,好過不做。除非員工退休,員工不想再做,我是想有一個好好的結局,不想香港在這樣不好的年代,好多都執笠喇,別人說『你又唔執埋佢?』你唔覺得好差咩?我們在香港咁耐,我不想香港是這樣。」
說過的話,或許不是騙人的,只是,日子已經不能讓人自己呃自己?
Rita 父親與母親曾是越南華僑,祖父曾在越南做買辦,替洋人做貿易,賺了錢,就滙回香港的妻子,不斷買樓買貨,包括天后山腳一帶,又會投資股票,但 1974 年大時代,輸了不少錢。於是,在加拿大讀英國文學的爸爸,選擇在銅鑼灣開越南小菜館,有門手藝,也當是家業,八十年代以來,生意不錯,一直過着好日子。
其實,香港上世紀對不少人來說,只要肯嘗試,一切都像能借東風,達成目的。八十年代,小館子一個月賺的錢,幾乎夠買當時第一城最小的單位。九十年代到二千年以後,地產租金飊升的環境,小店利潤與開支,今非昔比。想不到 2019 年以後,香港飲食巿道,一年一年變差。最終,「香河越南餐廳」隨着大潮流結業了。
心願與現實,最大挫折是力不從心,時不與我之時,多努力也好,人不來,東風不借。
一個人走了,會哀悼。一間餐廳消失了,記著的,除了食物,還有一個時代。Rita 的越南華僑父母在港創業的好日子,下篇再說。
👉🏻 即睇內文:https://bit.ly/3YIfBaM
=================
❗️《Yahoo新聞》報料熱線現已開通❗️
從突發事故、社會不公、對公私營機構的投訴、各類民生事務,到環保相關議題、動物權益及社區好人好事等,都歡迎讀者向我們提供資訊線索。《Yahoo新聞》記者將會嚴謹跟進,所有資料絕對保密。
電話:61220822
WhatsApp / Signal:https://wa.me/61220822
電郵:editorialnewshk@yahoo.com
=================
#銅鑼灣 #香河越南餐廳 #結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