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二月起全面復常後,經濟活力漸見活躍,零售旅遊地產等行業率先受惠,雖然如此,仍有不少行業復甦無期,因此尚有不少老闆工人財政匱乏,因此朋友之間的貸借常有出現,作為救助人如何决定借不借?
近期的借錢人,跟早年的不太相同。以前借錢人開口借錢時,大多較為謙虛,並以較卑微的態度借錢,但現今的不同了,一開口就理直氣壯問借錢,倘對方有猶豫之際,就破口大駡,借錢的態度就變成如討債般似的。
筆者友人最近就遇到類似情况。上月某日,該名友人有位生意上伙伴向他借錢,友人未有直接回答,就立即被大駡無義氣。原來該名生意伙伴想問友人借錢是買樓投資。
當友人得悉其用意後,即時拒絕。友人說,借急病用途不借窮投資。急病需錢,當然要借,但買樓投資就不借了。友人說,如借錢給人投資,為何不自己投資。因家人有病向外借錢的人,大多會還,投資的借貸人,大多不還。
友人說,他早年也曾借錢給親友,當年的借貸人,大多態度謙卑,就算受到拒絕也不會大發雷霆。不過最近的經驗令他深感不安,借錢的窮人用脅迫態度向朋友借錢,不借的,即時就被破口大罵。
友人因此事件感不快,但並沒有反罵該位缺錢朋友。今時今日,賺錢不易。有需耍借出的,預了借款人不還,用這種態度去處理這問題,較為符合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