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參加大前研一之講座,當中大師提及兩個有份導致日本經濟低落現象之因由:
甲) 日本出生率甚低 = 只有一點三左右,表示有不少「獨仔獨女」家庭,有如自願節肓,效果與中國家庭一子或女政策相近。這一來可能增加「被寵壞」之王子或公主的數目,二來就算是「生性」,亦令其成長後難以完全不顧已漸老之父母而外出創業或做一番事業,整體經濟便受挫。這點或許也值得投資中國人士注意。
乙) 日本長者甚富裕 = 平均每人有三十五萬美元,且依舊節儉,而政府對其花的各樣資助也不少,政客亦甚關注他們之選票,一來長者眾多,二來他們有時間投票。簡單說,就是長者群慳儉有餘但消費不足,增加經濟不前程度。
筆者沒有周詳之數字,但相信上述情况也是不少發達經濟體的寫照,例如香港,尤以 (乙) 點,即財富集中在較年長「髮日漸灰之嬰兒潮」一群,包括「先使未來錢」之美國。
據此,凡聽到有人說人口老化是大問題,甚麽兩個工作人供養一長者很辛苦之類的言論,繼而要求鼓勵生肓措施等,便覺好笑,因整體而言嬰兒潮人士有足够金錢替自己「埋單」。當然,個別人士未必有足够資源照料自己,需要公共援助無可厚非。
這「多生人來養年老一群」論還有邏輯上之問題,因假設每老要起碼兩個年輕的,加上長者趨長壽,人口從此便要GP (Geometrical Progression) 上升,如 2 + 4 + 8 + 16 + 32…,然而「嬰兒潮」之所以出現皆因二次世界大戰後當代人 (即筆者之爸媽輩) 開懷導致 (當時節肓意識亦低),and we have to continue with this trend just for that one-off phenomena?
根據大師意思,若可令 (日本) 之長者花錢,不少經濟難題便可迎刃而解,年輕的多了工作和收入機會。大師更建議每年長人士要有二十樣工作以外的興趣,而他自己確有多項 off-time興趣。
然而,這建議或許在一些西方國家會較容易推行,尤其在「留遺產」情懷上,西方較輕描淡寫些,自己花掉或捐給慈善用途屬普遍,最近外國富豪捐出一半以上財產便是例子之一。在亞洲,這樣之不多遺留和捐獻文化有待發展 (若認為是好事的話)。
從宏觀經濟角度看,「不多留遺產」 (無論是自己花掉或捐獻) 和「多留遺產」會大致上有以下效果(見圖):
再者,不多留遺產亦有助社會「和諧」,無甚麽東西可爭,官司也會少些。
作者/聯絡:鍾維傑,香港大學建造理學士,香港大學建造學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房地產碩士,英國皇家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測量師學會會員,美國工程造價師學會會員,加拿大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設施管理學會會員,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英國皇家特許專案管理測量師,香港註冊測量師,香港註冊房地產仲介人,資深專業設施管理人員,加拿大註冊測量師,美國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協會會員,電郵 stephenchung@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