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4588    回應:0

房地產之需求無記憶

鍾維傑

卓凌地產分析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相對房地產之供應,其需求可以是甚有 彈性的,經濟好賺到錢時會多了消費 (買大些住得舒適點) 和投資 (為收租為升值),價格亦可上漲,一旦經濟轉壞時就變得水靜鵝飛,之前說過的甚麼剛性需求亦不翼而飛。這彈性差距之現象尤以新增供應對比新增之需求為重, 因新建房屋難以見一個買家才造一個住宅單位。

至於所謂剛性需求,說穿也是以錢作後 盾甚至作怪,而凡是要靠另一環節 (錢) 支撐才出現的東西 (需求),嚴格來說就不是剛性,因剛性表示 “係又買唔係都買",但不見得買樓人士整體如此頑固。好恨買是一回事,係唔係都買又是另一回事。或許需要有瓦遮頭是剛性,但不代表 “購買遮瓦" 亦屬剛性。

然而,這裡不是說本港房屋之需求及供應是平衡,就算家庭數目與單位數量相約,也不一定表示需求得以滿足,因為:

1) 部份供應未必是有效供應 (effective supply) = 例如一些太舊兼缺乏維修之樓宇,可能只是數字上存在的供應,又或那些投資後業主不放租不放售更不自住的單位,同樣是紙上之供應。至於為何可以不租不售空置 着,皆因carrying costs 不高,部份亦是QE 所賜。

2) 代溝 = 這是指不同世代的人對居住的習常要求有轉變,例如筆者之父輩家庭通常三代同堂 (爺加父加孫),到筆者朋輩則二代同住 (父加子),跟老爺奶奶齊住的不多,但一般會到結婚一刻才另置居所,而現世代有傾向盡早搬離父母家獨處,雖不排除回父母家探望或吃飯。即是說,用父輩現象 估算朋輩的住房需求會出錯,用朋輩來預計新世代亦可有差池。

再者,父輩朋輩又有否是導致這現象之因? 尤其一些 well to do 家庭?而 doing well 有否也與QE 有關?

3) 供應有時會製造需求 = 筆者近期讀過一篇文章,當中認為部份對公屋之需求是因新建之公屋品質超越了基本之預期,即稍為“靚過龍",繼而申請人入住後不太願意遷出,上世紀之臨時福利原意已不存在,而這推論又非全無道理。

再者,以前單身人士入住公屋大多是與别的單身人士共住一單位的,而現今則有專為單身人士而設之居所,或許亦多少反映社會普遍的遲婚甚至不婚現象。至於這樣提供房屋在公共理財環節裡是否可行又或適當,不在論述之内。

總括而言,估算居住需求 (不是願望) 從不容易,因伸縮性大,而這又因人基本上是可以能屈能伸的,經濟真的很差時,連原本抽中單身公屋之年輕人亦可能卻步,更遑論買私樓。

 

...完...


作者/聯絡:鍾維傑,香港大學建造理學士,香港大學建造學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房地產碩士,英國皇家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測量師學會會員,美國工程造價師學會會員,加拿大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設施管理學會會員,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英國皇家特許項目管理測量師,香港註冊測量師,香港註冊房地產中介人,資深專業設施管理人員,加拿大註冊測量師,美國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協會會員,電郵stephenchung@real-estate-tech.com。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