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在香港短暫的停留間剛碰上朋友劉楚華在大會堂的古琴演奏會,她特別給我留了一張門票。自此,幾乎都會碰到古琴。前段時間在大理鄉間,下塌朋友民居,在古樸的大廳就擺放一台古琴。在暫短的逗留期間,有民宿當地文藝圈人過來沏茶,原來大理近年來聚集了不少年輕的文藝愛好者,都是體制外的民間音樂人,彈古琴自制樂器不在話下。古琴在近年來變得越來越熱門的樂器,但似乎彈來彈去不外是幾首熱門古曲,反而是這些年輕的古琴人,即興發揮,一股創新浪潮呼之若出。
說起古琴,《左傳》有“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在《詩經·小雅》也有:“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 可見作為絲弦樂器,古琴在華夏上古時代已經被視作王家祭祀之用。琴與瑟兩者都經歷了巨大的變化。瑟從五十弦變成了二十五弦,幾乎退出了歷史舞台。琴則從上古的五弦變成了當今的七弦琴。到底古琴的第六第七根所謂的文武弦,是否如傳說講的出自西周文王和武王更多是文人儒士胡亂附會的結果。但琴瑟同是斫木弦絲樂器卻是同器不同命,古琴在近年來受到廣大族群的追捧喜愛,已經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以慆心也,非以儀節也。
從大理到昆明探望在大學教授外語的朋友,得九嶷派真傳,業餘自己開館授課古琴。古琴有文字記載的從貴族的儀節進入民間的慆心,可追溯到漢朝的司馬相如和蔡文姬,魏晉南北朝的嵇康。據說嵇康在受死刑前彈奏古琴曲中罕見激昂奔放的《廣陵散》,為這首古琴名曲增添一份悲壯色彩。司馬相如的《鳳求凰》及蔡惔的《胡笳十八拍》也是當前古琴演奏會的熱門曲子。
可見漢代以至魏晉南北朝是古琴的鼎盛時期。在當今古琴茶道互相激盪的時代,高雅的古琴課室有茶道的一角,沏完了幾泡易武曼松後,朋友開始彈起阮籍的《酒狂》。在座來自巍山的肖遙道長非常自然地舒展身體跟著琴聲起舞。在急劇變更的二十一世紀是中西文化既融合又碰撞的年代,民間卻重返上古溯源靈魂深處。原來肖遙道長跟著《酒狂》正在打太極拳。對於不熟悉太極拳的人一定奇怪這現代西方舞蹈怎會跟這道士拉上關係。只不過肖遙道長打的太極拳已經到神出鬼沒的境界,套路招數得心應手,放收如意。
古琴溯源上古,在肖遙道長手中碰上了明末才現世的太極拳,逍遙走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