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耽於幻想 貿易談判難突破
借中美即將重啟貿易談判令貿易戰乍現曙光的東風,港股周四及周五兩天合共反彈超過九百點,一舉收復十天線,暫時止住市場上一面倒的悲觀情緒。不管是對投資氣候還是宏觀經濟而言,中美兩個超級經濟強國願意就貿易摩擦坐下來商討,肯定比隔空互踩各走極端好,但股市剎那回暖並不可恃,事關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神經質到一個點可以用「瘋癲」形容,隨時在Twitter發一條帖文引起世界大戰。所以中美即使展開新一輪談判,也不見得很快會有協議,因雙方的立場仍南轅北轍,箇中特朗普是重大障礙。
特朗普不肯接受客觀事實、只願相信自己有利言詞的作風,早在去年一月宣誓就任時已表露無遺。當天電視台全球新聞直播畫面顯示現場街道觀禮的民眾疏疏落落,是近幾十年來罕見,偏偏特朗普矢口否認就職大典人丁單薄,反指傳媒刻意製造假新聞打擊他。
上任二十個月以來,這種死撐負評、一味認叻的態度變本加厲。去年九月中美國加勒比海屬地波多黎各受颶風「瑪麗亞」正面吹襲,造成重大破壞及死傷,當地政府及獨立研究機構確認有近三千人在風災中死亡。到現在風災快將一周年的時候,特朗普卻忽然在Twitter貼文,否認去年的災情導致死傷枕藉,強調自己災後到該島探訪時,遇難者數目大概六至十八人,沒理由在他離開後,死亡人數飆升百倍;他質疑風災傷亡「報大數」是民主黨人抹黑他的詭計,要他難堪。然而特朗普Twitter一出,不但波多黎各政府官員齊聲反駁,連國會共和黨人也批評特朗普罔顧事實。
特朗普這種拒絕面對事實的偏執,在處理對外關係包括貿易戰方面同樣非常危險。任何人都明白,當國與國之間出現爭拗而展開談判時,最起碼的條件是準確認識彼此實力,了解各自手上的籌碼,再以此作為討價還價的基礎。一旦如特朗普那樣囿於自以為是的認知,在談判中便會因錯估形勢而提出並堅持一些不切實際、不合理,甚至損人害己的條件,逼對方接受,並且不會留下什麼退讓空間。
過去幾個月,特朗普不斷提出新要求,令中美貿易戰步步升溫,例如把徵收關稅範圍從原來五百億美元增至五千多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除了反映他的反覆無常外,其漠視現實,不承認關稅同樣會損害美國企業及消費者,也是重要原因。
日前當中美經貿官員透露雙方將進行另一輪貿易談判時,特朗普又再次以空想取代事實,在Twitter 發帖妄語中國經濟正在「崩潰」(collapsing),有迫切需要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相反,美國經濟欣欣向榮(surging),根本不急於談判,他自己毫無壓力。實情是中國經濟在貿易戰陰霾下仍保持穩定增長,看不到崩潰徵兆,而美國商界與民間的「反(貿易)戰」呼聲則日益響亮,今次再進行談判更是由財長努欽主動提出的。由此可見特朗普是如何只顧自說自話。
面對這樣一位「非常對手」,中國政府在新一回合貿易談判不宜抱太大期望,不能有「畢其功於一役」的憧憬,反而要秉持更大的耐性與韌性跟美方代表周旋。即使雙方代表在互諒互讓下達成共識或局部協議,特朗普仍有可能沉醉於美國擁有絕對優勢的迷思,提出更辣的條件,令貿易談判功敗垂成。
要應對特朗普以幻想取代事實的惡習,避免他成為中美貿易談判的「破壞王」,目前看來得依靠兩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美國中期選舉出現對特朗普不利的結果,令白宮不再任意妄為,必須考慮來自民主黨、企業及其他利益團體的政治壓力,並驅使共和黨不再全然受他主導,重新回到理性及支持自由貿易的路線上。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要靈活運用財政及貨幣政策穩住經濟,減輕貿易戰對中國出口及製造業的衝擊,防止金融市場、民眾間出現恐慌情緒,維持一定的增長勢頭。只要中國經濟在未來幾個季度把持得住,或有望戳破特朗普的幻想(可以輕易打贏貿易戰),並以有理有利有節的策略維護自身的核心利益,迫使對方放棄過苛過嚴的條件,為解決貿易糾紛建立基礎。
貿易談判比併的勝負,取決於抗逆力、持久力和經濟能量,對待特朗普這種恍如患上妄想症的對手,更只能以硬實力令他清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