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22336    回應:3

特朗普的“形”不可知威不可測

陳增濤

Délifrance 創辦人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首先是美國的主流媒體如紐約時報等掉了眼鏡,連西歐的媒體或建制政黨也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其實就是今天,一年半過去了,這位曾經在美國商界也沒有人看的起的地產大亨並沒有爭取到更多的政界朋友。美國主流媒體把他塑造成一個反覆無常不可信賴的人,而特朗普我行我素,繞開了記者的採訪,通過推特直接和世界發佈他的觀點和政策。可能是他衝動的個性,免不了推特語言表達出錯,也不在意,截然和原來建制的政治生態格格不入。

  中國儒家傳統最反對管治的透明性。孔子就曾經把春秋戰國時期鄭國大臣社會改革家子產要用鑄刑鼎讓老百姓更加明白法律批評一番,認為刑不可知威才不可測,才容易管住老百姓。否則老百姓就會依《鑄刑鼎》的明文規定與官府據法律力爭而失去了當官的威嚴。自漢武帝開始儒家思想一統天下,儒家的人治政治在中華大地沿用至今,有那個當父母官不知道這個“刑不可知威不可測”的傳統道理呢?所謂的法律只不過是從西方傳過來的舶來貨,做做大廳的花瓶好了。

  美國的立國政制傳承自西歐文明的文藝復興及其後的啟蒙運動。美國是個移民國家,既推翻了英國皇室的統治,就著手建立一套適應一個新興現代國家的政治環境。早在古希臘時期,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曾經提出一個國家的治亂是看國家的行政權、議事權和司法權之間的平衡。到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的歐洲啟蒙運動,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就把這個古老的想法做了系統的闡述,成為美國憲法三權分立的根基。作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內政行政權受到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制約,而行使行政權是否合法也受到司法的監督。但對於外交政策,只要特朗普的政策是對美國有利獲得大多數美國人的支持的話,會更加容易獲得參眾兩院的共和黨和民主黨的支持的。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儒家的這個“刑不可知威不可測”當然在民主政制的美國行不通,而特朗普對於重新塑造全球貿易新秩序的這種飄渺難測的手法卻做到了““形”不可知威不可測”的效果。美國作為全球終極的商品進口國家,全球貨幣流動性的源頭,不要說歐盟日本需要看特朗普的臉色,難道自信的迅速崛起的中國能夠忽悠這個“形”不可知的牛仔嗎?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陳先生大概是認為或希望特朗普可以忽悠中國吧? 2018-09-13 21:03:39

很遺憾,只要您留意一下國內官媒,例如環球時報的網站,就知道這一次中國是非常嚴肅認真對待美國的挑釁,根本沒有任何機會讓特大嘴的虛張聲勢忽悠,更不會被恐嚇。您讚不絕口的特大嘴的“形不可知威不可測”,只存在於您自己的想像和一廂情願中。

 

您經常稱道歐美的某些非主流政客例如特朗普和馬克龍,然而您必定不敢也不願承認,歐美政壇之所以越來越多非主流政客當道,正是歐美的主流政制及價值觀,即您視為無價之寶的所謂自由民主和人權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弊端和危機,怎麼掩蓋也蓋不住了,才引起了普羅大眾的廣泛懷疑和反感,強烈希望改變。

 

您和您的同道中人不肯深入反思所謂民主政制是否從根本上就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和缺陷,更不願承認中國的高速發展離不開自身制度的巨大的優越性支持,更不會認真研究這種優越性何在。

 

當然,您和您的同道中人打死都最不願承認的是,中國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執政黨的功勞。您們只會以看“宮心計”和“權力鬥爭”之類的膚淺心態和庸俗角度看待這個黨,所以您們永遠不可能正確認識您們心中的敵人,還經常犯可笑的低級錯誤:例如2014年時許多香港“民主派”以為中央對香港的“白皮書”是江和習的兩派爭鬥,以為有機可乘。

 

網上有篇文章說得好:不理解中國的工業化是如何重要和困難的人,沒有資格評說中國歷史。迄今為止,只有您們討厭的那個黨能帶領中國全面迅速地實現工業化,完成這個最重要的歷史任務。所以,它的執政地位在您可見的將來都不會被撼動,只能繼續委屈您們再憤懣厭恨下去了。

2. 香港人 2018-09-14 13:53:08
上面說得好
3. 信報社評 2018-09-15 07:04:50
特朗普耽於幻想 貿易談判難突破
借中美即將重啟貿易談判令貿易戰乍現曙光的東風,港股周四及周五兩天合共反彈超過九百點,一舉收復十天線,暫時止住市場上一面倒的悲觀情緒。不管是對投資氣候還是宏觀經濟而言,中美兩個超級經濟強國願意就貿易摩擦坐下來商討,肯定比隔空互踩各走極端好,但股市剎那回暖並不可恃,事關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神經質到一個點可以用「瘋癲」形容,隨時在Twitter發一條帖文引起世界大戰。所以中美即使展開新一輪談判,也不見得很快會有協議,因雙方的立場仍南轅北轍,箇中特朗普是重大障礙。

特朗普不肯接受客觀事實、只願相信自己有利言詞的作風,早在去年一月宣誓就任時已表露無遺。當天電視台全球新聞直播畫面顯示現場街道觀禮的民眾疏疏落落,是近幾十年來罕見,偏偏特朗普矢口否認就職大典人丁單薄,反指傳媒刻意製造假新聞打擊他。

上任二十個月以來,這種死撐負評、一味認叻的態度變本加厲。去年九月中美國加勒比海屬地波多黎各受颶風「瑪麗亞」正面吹襲,造成重大破壞及死傷,當地政府及獨立研究機構確認有近三千人在風災中死亡。到現在風災快將一周年的時候,特朗普卻忽然在Twitter貼文,否認去年的災情導致死傷枕藉,強調自己災後到該島探訪時,遇難者數目大概六至十八人,沒理由在他離開後,死亡人數飆升百倍;他質疑風災傷亡「報大數」是民主黨人抹黑他的詭計,要他難堪。然而特朗普Twitter一出,不但波多黎各政府官員齊聲反駁,連國會共和黨人也批評特朗普罔顧事實。

特朗普這種拒絕面對事實的偏執,在處理對外關係包括貿易戰方面同樣非常危險。任何人都明白,當國與國之間出現爭拗而展開談判時,最起碼的條件是準確認識彼此實力,了解各自手上的籌碼,再以此作為討價還價的基礎。一旦如特朗普那樣囿於自以為是的認知,在談判中便會因錯估形勢而提出並堅持一些不切實際、不合理,甚至損人害己的條件,逼對方接受,並且不會留下什麼退讓空間。

過去幾個月,特朗普不斷提出新要求,令中美貿易戰步步升溫,例如把徵收關稅範圍從原來五百億美元增至五千多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除了反映他的反覆無常外,其漠視現實,不承認關稅同樣會損害美國企業及消費者,也是重要原因。

日前當中美經貿官員透露雙方將進行另一輪貿易談判時,特朗普又再次以空想取代事實,在Twitter 發帖妄語中國經濟正在「崩潰」(collapsing),有迫切需要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相反,美國經濟欣欣向榮(surging),根本不急於談判,他自己毫無壓力。實情是中國經濟在貿易戰陰霾下仍保持穩定增長,看不到崩潰徵兆,而美國商界與民間的「反(貿易)戰」呼聲則日益響亮,今次再進行談判更是由財長努欽主動提出的。由此可見特朗普是如何只顧自說自話。

面對這樣一位「非常對手」,中國政府在新一回合貿易談判不宜抱太大期望,不能有「畢其功於一役」的憧憬,反而要秉持更大的耐性與韌性跟美方代表周旋。即使雙方代表在互諒互讓下達成共識或局部協議,特朗普仍有可能沉醉於美國擁有絕對優勢的迷思,提出更辣的條件,令貿易談判功敗垂成。

要應對特朗普以幻想取代事實的惡習,避免他成為中美貿易談判的「破壞王」,目前看來得依靠兩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美國中期選舉出現對特朗普不利的結果,令白宮不再任意妄為,必須考慮來自民主黨、企業及其他利益團體的政治壓力,並驅使共和黨不再全然受他主導,重新回到理性及支持自由貿易的路線上。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要靈活運用財政及貨幣政策穩住經濟,減輕貿易戰對中國出口及製造業的衝擊,防止金融市場、民眾間出現恐慌情緒,維持一定的增長勢頭。只要中國經濟在未來幾個季度把持得住,或有望戳破特朗普的幻想(可以輕易打贏貿易戰),並以有理有利有節的策略維護自身的核心利益,迫使對方放棄過苛過嚴的條件,為解決貿易糾紛建立基礎。

貿易談判比併的勝負,取決於抗逆力、持久力和經濟能量,對待特朗普這種恍如患上妄想症的對手,更只能以硬實力令他清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