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23729    回應:4

話說禪宗之(1)千年巧合

陳增濤

Délifrance 創辦人

  世界之神奇總是超乎想像。在西元前五六百年期間,當中國自甲骨文證實了商朝並非是傳說而已,當中國紀年史可上溯西元前八百四十一年的周厲王,在歐亞大陸的三個完全隔離的希臘,印度和中國黃河流域中下游黃土高原和平原,差不多同時出現了影響整個人類歷史的哲學思想。在遠古時代,沒有當今世界的煩囂,冥想夜晚的星空觀察晝夜的更替和一年節氣的變化,點燃了智慧的火花。

  古希臘哲學家 Heraclitus (535-475 BC)對自然界的變化驚訝不已。在這個不停變動的宇宙,正如他的名言說的,“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因為無論是這條河還是這個人都已經不同”,又如何捕捉到一個實實在在的存在東西呢?他的同時代人 Parmenides (大約515-445 BC)提出了一個令人困惑又難理解的解釋。他認為一切事物的變化只是一個幻覺,整個宇宙永恆不變不可分割,他稱之為“一”。他的論證是邏輯的,要麼存在者存在,要麼存在者不存在,但是事物的變化不是說存在者不存在嗎?所以變化是不可能的,只是幻覺。

  在歐亞大陸的東方出了一個老子。據說一心想做大官統治老百姓的孔子(551-479 BC)曾經向老子請教周朝的禮儀,所以老子應該是孔子同時代的人。老子留下了一本叫【老子】的書,其實在中國春秋戰國封建的周朝正處於禮崩樂壞的變更時期,有識之士的主張都是環繞著政治為經緯,只有五千字的【老子】這本書也不例外。但老子的政治立論卻是從觀察自然界的規律而啟發的,正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所以他花了不少文字來探討自然界的根源,而其中的“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點出了從宏觀生死角度看世界的變。

  在南亞大陸的喜瑪拉雅山南麓的印度卻有釋迦牟尼(565-486 BC)從宗教的形式來表達對變化世界的虛幻反思。釋迦牟尼所處年代也正逢印度各邦國互相討伐併吞的動盪之際,他豐衣足食可繼承父親王位,但遭遇鄰國強權威脅朝不保夕,預感到覆滅的無常結局。他又目睹人生命中接踵而來的老病死的情景,自己也擺脫不了同樣的命運,人生難脫苦難的煩惱,尋找精神上獲得解脫之道,終於捨棄王位出家修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祖眼中的人生是苦難,是無常。如何脫離苦海,如何昇華到常樂的境界?所謂如來佛祖的佛字,是覺悟之意。

  古希臘對於不變的存在和春秋戰國時代老子對出生入死的立論都是自然主義者。存在是一,宇宙是道。而佛教是世界的一切是空,它的大乘卻加上了度己度人到涅槃的彼岸,與Parmenides 和老子的道看似相識。一次神奇的千年巧合。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儒來 2018-03-16 12:53:46
早晨陳兄,

不是巧合,差不多同一時期產生了這幾個出世的思想家,正正是小弟的微中子理論,它往返太陽與上述思想家的肉身上.,發揮了usb 的作用,將過去及未來的資訊通過自身的想法融會貫通,便創立一些驚世思想,而後來者也循這個方式不斷完善,令每一個人潛移默化,警覺到世界之美好必須要互相幫助,同舟共濟才對。試想想,各位能得到全世界,但只有您存在,沒有茶博士,沒有掃地叔叔,您的存在是否太寂寞呢?
2. 甲骨文 2018-03-16 13:16:28

當中國自甲骨文證實了

 

 

 

 

1:征伐過度,窮兵黷武
商代,對於少數民族的征伐,從現在發現的殷墟甲骨文中的仆詞中就多次出現“擊羌”、“伐羌”、“擊”等字眼。而從古本上面的記載來看如:商王武丁在位的59年之中就常常發動戰爭,根據記載多著五千人、少著三千於人。而甲骨文記載的商王武丁曾經出動過上萬人,前去征伐少數民族。
河南安陽殷墟發掘的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墓中就出現大量的兵器等。而且婦好作爲武丁的妻子,常年在外爲商王朝征伐藩國,夷族,這些也在出土的甲骨文中得到了驗證。
商代對於夷族的征伐,到商紂王時期還沒有停止,而先對“黎”(今山西)用兵,導致了東夷的反叛,商紂王又回師剿滅了東夷的叛亂,結果俘虜了大量的東夷族人。之後武王起兵反抗商王朝,商紂王組織的朝歌奴隸所組成的軍隊,大概主要就是這些東夷部族的人民。所以,這些奴隸組成的軍隊戰場之上發動了反叛也是導致了商王朝的滅亡的原因之一。
  2:人殉制度,喪失奴隸
        對於現在發現的商代墓葬中幾乎都有殉葬人的發現,少則一、二人,多則幾十人,上百人,如:殷墟侯家莊大墓中的殉葬人就達到一百餘人。
        商代發現的殷墟甲骨文中發現商王武丁之後的商王祭祀時候使用的奴隸祭祀的數位多的達到一萬三千餘人。而單單商王武丁在位時期的五十九年中現今發現的仆詞中記載使用奴隸祭祀的仆詞就有1006條,其中最多達到五百三十人,最少的也達到21人,這些足可以證明商代人殉的數量是多麽龐大的。
        殷墟武官村的殷商王族陵墓區的一個祭祀場,已經發掘的有四千七百平方米,清理了一百九十一個祭祀坑,其中最少的殉葬人有11人,最多的達到三百三十九人。
        商王的墓葬按照現在發掘的資料推測最少也有上百人數,多的可能達到千人之衆。
這些資料證明商代還處於奴隸制度不發達的階段,還無法把大量的奴隸由供奉祖先、聖靈的祭品轉化爲從事生産勞動的奴隸。
        這也是加大商代末期,社會階級矛盾的主要原因,從而也加速了商代的滅亡。
  3:驕奢淫逸,刑法殘酷
     商代是奴隸制的國家,刑法較爲森嚴,如:出土於殷墟的仆詞中刖刑、大鄙的字眼出現的較爲頻繁,仆詞中每次被執行刖刑的人數少則十餘人,多著數百人之衆。而傳說商紂王還制定了炮烙之刑。這些都講明瞭商王朝刑法的殘酷之處,而在這樣殘酷的刑法之下的民衆,時間久了必然引起反叛和抗擊。
    商代的貴族酗酒成風,以至於後來的周代明文禁止過度酗酒,從商代墓葬中出土的青銅禮器中常常出現酒器皿,也可以講明商代酗酒成風,而商代的釀酒原料主要爲黎、稷等穀物。這些穀物用於釀酒必定要消耗很多,爲此,商代的貴族只有加大對於民衆的剝削,從而也爲商代滅亡埋下了滅亡的種子。
   在從婦好墓中發現的一些玉器上面的服飾可以看出商代的貴族同民衆之間的差距同夏代時期的差距越加擴大。從而也爲商代的滅亡埋下伏筆。

整個商族,由於數百年的興盛,商族好酒之風甚盛,自商帝、王公大臣以至庶民酗酒成風,疲態盡顯,奢侈享受、貪生怕死,自私短視,“朋家作仇,脅權相滅”,一派衰落腐朽的模樣,而且以至於“一國失日”。這就是帝辛繼位後的局面,一個內部四分五裂、外部群強環伺的老大帝國,帝辛再英明,亦未能起死回生。

 4:王室爭鬥,根基不穩定
      商代是中國歷史有考古實物證明存在過的第二個奴隸制國家,商代的王位繼承制度以“兄終弟及”制度爲主,也就以此造成了商代早期的五代九王的混亂局面,及仲丁到陽甲。盤庚即位之後,馬上選擇遷都,其中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爲洪水,但主要原因還是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基礎。也是爲了緩和階級的矛盾、王室內部的爭鬥。
      商紂王時期,王室內部的爭鬥越加強烈,如:比幹、微子啓等等都同商紂王有直接的矛盾,這也是導致商亡國的原因之一。
    一個國家的統治內部混亂必然會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穩定發展,而導致這個王國滅亡只是需要一個誘導因素即可。
  5:奴隸逃亡,根基不穩
        夏、商、周三代爲奴隸制的國家,其國家的根基必然以奴隸爲主體,奴隸是當時的主要生産力。
        商代的奴隸用處較爲廣泛如:勞役、軍役、戍守邊疆、手工勞動等等、而商代的奴隸來源大多爲戰爭中的俘虜,或者爲平民淪爲奴隸的人。
        現在,發現的殷墟仆詞中多次出現奴隸大量逃亡的事情,從盤庚遷都到商紂時期奴隸逃亡的時期從來沒有停止,武丁時期,曾經發生過一次大量奴隸逃亡的事情,仆詞中記載巫師預言三天就可以追回,結果前後用時十五天,才追回一部分奴隸。
        這些資料足可以證明商代的奴隸逃亡嚴重性質,從而必然會影響商王朝的統治基礎根基。

3. 陈增涛复 2018-03-19 17:22:33

回一楼儒来先生:固然古希腊,印度和中国没有任何的互动,但一个时代的思潮必然是通过许多不同思想的碰撞而结晶。有自生自灭的,也有因为政治因素而延绵数千年的。

4. 儒來 2018-03-20 01:01:08
陳兄,

大家好!

兄所指的只是此宇宙的一部分,更詳細的論述留待小弟的《莊周蝴蝶夢》故事內容來解答兄心中的千年巧合疑惑,也可以解釋為何剛走的霍金的离世日子與愛恩斯坦的生忌及加利略的忌辰巧合的在同一天。
巧合何其多,知其然與否並不重要,正如地球是環繞著太陽運行,在神權時代必視為妖言惑眾,到今天,大众开始意識到科學的重要,百花齊放,是小弟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