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曾是大英帝國殖民地,深受英國政制影響。美利堅合眾國自二十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雄霸天下,香港作為中國大陸出口重鎭,美國市場成為香港的衣食父母。至於歐洲大陸的十九世紀列強,德國的賓士寶馬和法國的香水紅酒這些高檔次的上層社會時尚,在民間鮮有興趣更不要說媒體的傳播。近日來卻屢見電視新聞長篇報導法國大選新聞,有其邏輯。
其實法國兩輪制的總統大選今年四月底五月初才舉行,尚有個半月的時間。而其吸引遠至香港的媒體是法國大選有可能像英國的脫歐公投和美國的特朗普意外的勝選,極右翼的民粹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有機會贏得大選而登上法國總統寶座。如果國民陣線勝出,則會啟動退出歐盟和歐元區的公投,即使留在歐盟,當今已經是四面楚歌的歐盟也會完全癱瘓,變成植物人。歐盟由二十八個歐洲國家組成,英國公投決定退出歐盟,很快就啟動退歐程式。歐盟和歐元區的軸心,更系於德國和法國的合作與推動。如果法國當權總統是脫歐派,其對歐盟的衝擊是致命的。
其實國民陣線屬於邊緣政黨。由於曾有傾向納粹的言論一直受到其他擁護共和國憲章的政黨的排擠,在近年來才有機會進入國會和歐洲議會。而在今年五月初的總統大選,國民陣線的總統候選人瑪琳勒龐(Marine Le Pen)在四月底的第一輪投票民調中將獲得百分之二十七的選票名列第一。繼英國公投結果脫離歐盟,美國總統大選特朗普上位,民粹主義浪潮席捲英語世界。似乎古老的歐洲大陸也避免不了這場波浪洶湧的浪濤。
原因在那裡?人心思變。
法國的政治精英,到現在還沒有弄明白,自這世紀初加速的全球化深刻的摧毀了其社會基層的就業,以致極少數的資本家在全球化浪潮中倍增資產,少數的上層中產尤其是從事金融或高科技行業的累積了財富,但絕大部分的老百姓多年來沒有改善收入,更有百分之十五的人口生活在貧困之中。法國的失業率多年來停留在百分之十的高度,如果是細看大城市和城鎮的差距,許多小鎮在工廠外遷後當地的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二十。這也是為何原來是左派社會黨票倉的北部工業區,已經蛻變成極右國民陣線的天下。失業,貧窮,一早就令原本投左派的選票擇賢而棲,投票給鼓吹反對全球化的國民陣線。
另一方面,二戰以後統治法國的兩大左右派完全脫離了群眾。左派當權也好右派當權也好,很少從國家的利益角度施政,經常從意識形態出發爭論不休。而政府的職位也變成了左派聯盟或右派同盟的分贓。當選任期五年,首先是政黨內部利益的分配,和執政的利害小算盤,很少推動社會的改革。法國賺最低工資,每月淨月薪一千二百歐元的勞工佔總勞動人口的一半以上。法國的失業率長時間停留在百分之十,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和五十歲以上的更高。各屆政府只是修修補補根本沒有徹底解決問題的決心。老百姓對傳統的政黨已經從失望到絕望,要通過手中的選票發洩心中的不滿。
法國老百姓要天變,讓極右派上臺的話,世界也會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