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儒家,必然拉上孔子。而且孔子在民間,是名副其實的儒家開山鼻祖。在歐美,儒家被稱為孔子學派 Confucianism, 這名字是十七世紀來中國傳教的天主教神父翻譯的。其實也不難理解,傳教士多和基層老百姓接觸,由於語言的隔閡和對中華民族古籍一時難以深入研究,很自然是道聽塗説,把儒家和孔子混為一談正常不過。如果不是五四運動的健將胡適寫了篇叫【說儒】的文章,從另一個角度看儒家或為儒家學說尋找源頭,任何國文老師在教【論語】,介紹孔子的時候,把聖人孔子說成是依靠為春秋戰國時代貴族治喪相禮的術士,豈不大逆不道?
關於儒家,其實在春秋戰國早就存在,孔子只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論語·雍也】有孔子說的:“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孔子對子夏說的你要做一個“君子”的儒,不要做一個“小人”的儒,也就是說孔子和他所教的學生都是“儒”,只不過那時候的儒有做貴族有地位的人生意的,也有做大眾化生意的。一生想當官的孔子想做君子儒是正常不過的。哪到底“儒”是什麼呢?和孔子差不多同時的墨子在【墨子.非儒下】篇對“儒”如下的批評:
“且夫繁飾禮樂以淫人,久喪偽哀以謾親,立命緩貧而高浩居,倍本棄事而安怠傲,貪於飲食,惰於作務,陷於飢寒,危於凍餒,無以違之。是若人氣,鼸鼠藏,而羝羊視,賁彘起。君子笑之。怒曰:「散人!焉知良儒。」”
這批評非常的嚴厲,可能就是孔子指的小人儒了吧?在春秋戰國時代,“君子”指的是貴族,“小人”就是和貴族對立的平民老百姓了,和後來用君子來指有德行的人,小人指壞人,還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蛻變。墨子的“君子笑之”的君子指的就是貴族,在社會有地位的人。聽別人的批評難以接受,也有被劃分為儒家的荀子,在【荀子.儒效】寫道:
“逢衣淺帶,解果其冠,法略法先王而足亂世術,繆學雜舉,不知法後王而一制度,不知隆禮義而殺詩書;其衣冠行偽已同於世俗矣,然而不知惡;其言議談說已無所以異於墨子矣,然而明不能別;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得委積足以揜其口,則揚揚如也;隨其長子,事其便辟,舉其上客,億然若終身之虜而不敢有他志:是俗儒者也。”
似乎和墨子說的相差不遠。
胡適通過字源學來為孔子死後諸子百家稱孔子所凝聚的學派“儒家”尋源,頗有意思。根據【說文解字】這本中國最早的字典,“儒,柔也,術士之稱”。所謂術士,指有方術之人。孔子傳授六藝,已從【周禮】中講的禮、樂、射、禦、書、數用詩、易、春秋替代了射、禦和數了。孔子一生的主要職業,是教授六藝和相禮,當時的術士也。可能當時治喪必須請相禮專家如孔子和他的弟子,【禮記.檀弓】就有詳細記載。為何稱儒呢?很可能是因為殷商文化遺產的關係,春秋戰國教六藝和相禮的專家正如【禮記.儒行】所說的,“丘少居魯,衣逢掖之衣;長居宋,冠章甫之冠。丘聞之也,君子之學也博,其服也鄉。丘不知儒服。” 逢衣,博帶,高冠,搢笏所表現的文弱之態,習行殷朝的禮儀文質彬彬,有“儒”之名明矣。
最早的儒家,殷商遺民授六藝相禮之術士之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