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23677    回應:2

尋根二千五百年

陳增濤

Délifrance 創辦人

  一位大學畢業後失去聯絡的朋友忽然在年初又出現在視線。一個不大起眼的地產代理網站,轉載我的東拉西扯雜文,收到了這位朋友查詢我蹤跡的電郵。就這麼簡單,我趁飛機踏上了我一直都沒有想去的臺灣,見到了第一感覺土裡土氣的臺灣桃園機場。

  “國立中央大學距離桃園機場只有一刻多鐘車程,我安排了你住在校園裡的招待所,我住在校園旁的敎師宿舍。” 朋友說會在桃園機場第二航站樓門口的車道見面,我絲毫沒有懷疑昔日“携來百侶曾遊”的友情會在時空中消失。故多年來已是野鶴遊雲的我,帶了張信用卡,身邊連新臺幣也沒有塊就踏上了征途。

  “你問我在臺灣的三天想去看看那些景點,其實只有兩個目的,就是去先師墓園拜祭和與你聚舊。如果還有時間,就到臺北市區兜個圈就好了。”

  自離開香港中文大學到法國留學,後回香港到神州大地奔馳,只有幾次過年帶同孩子到先師家拜年。光陰已悄悄溜走。先師逝世的消息,朋友間的聯絡,似乎在時空中找不到影子。

  “年青人就得像野馬一樣,在曠野上盡情奔跑。有一天你跑夠了跑累了,自己會回來的。” 先師經常會到中大新亞書院九龍城天光道的窄小舊校址的園亭下圍棋,難免也細說人生大道理。

  中文大學由三家書院合併而建立。其中新亞書院由南下避戰亂的中國近代幾位國學大師所創辦。撇開政治意識形態的爭論,先師可說是繼承了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

  “墓園是臺灣有名建築師設計的。他早年來臺灣定居,後來向先生聽教。墓園分三部分,中間的墓碑代表的是儒家,是先生的正統。左邊的草地代表了道家的大自然,右邊的空間是釋家的空。” 其實就是沒有朋友的講解,對中國文化傳統稍有涉獵的人都會猜到建築師的設計理念,集儒道釋三家之大成之意也。墓園在臺北南郊新店的山坡,遠眺臺北市所處的盤地,一零一大樓猶如一支香在墓園前豎著,彷如香燈代代傳承。

  自十九世紀西方列強挾文藝復興以來科技工業革命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敲開了東方中國的大門,整個自東周春秋孔子以後的文明受到了二千五百年以來未有的衝擊,素來以自我中心的帝國備受西方前衛思潮的洗禮,民族自尊一洗塗地。其實說中華民族,也是自我抬舉。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前大清帝國皇帝下只有臣民,那裡去找中華民族的影子?還不是梁啟超從歐洲的十九世紀民族浪潮中為自信全失的中華文明尋到了一個新名詞?

  在抗日戰爭的顛沛流離中,從國共內戰的烽火中一群之乎者也的國學大師從神州大地流浪到香港。中華文明的根,二千五百年自孔子以來,在漢武帝採用董仲舒之建議罷百家獨尊儒術以來的政治正統中,以學而優則士的傳統中,到了宋明經過朱熹的四書集注,儒家學說可說是成為了中國文化的同義詞了。

  在西方哲學思潮和傳統的儒家道統的衝突中,先師深究當時影響巨大的徳國哲學家康得(E. Kant)對道德哲學的批判,力挽狂瀾,試圖為肢離破碎的中華文化,在抵抗西方的思潮中,細說西方哲學和國學的融合。尋根二千五百年,只為找回中華文化生存的自信而已。今天來到先師墓園,也算是尋根二千五百年吧。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引刀一快 2016-05-24 10:03:22
超級沙發
2. 遊覽地點 2016-05-24 16:25:26

可以參觀的遊覽地點.....

南陽漢畫館位於南陽市漢畫街,是一座專門收藏、陳列、研究漢代畫像石刻的專題性博物館。該館是河南省成立最早的博物館之一,創建於1935年10月。1959年、1979年曾兩次遷址重建,至1999年目前的新館建成並對外開放。

  漢代畫像(主要包括畫像石、畫像磚等)是我國古代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它既如一部漢代的繡像史,真實反映了漢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又在我國造型藝術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以鮮明的民族性特征,對我國繪畫產生了深遠影響。河南是漢畫像分布最為集中的省市之一,而南陽則是河南、乃至全國出土漢畫像居冠的地市。以漢畫像石為例,在全國收藏、封藏的6000余石中,河南佔3000余石,其中絕大部分在南陽。

  南陽漢畫館總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展廳面積2400平方米,館藏漢畫像石2500余塊。榮獲“2000年度全國十大精品陳列”的基本陳列“南陽漢代畫像石”共分9個展廳,按內容分類展出畫像石精品200余石,依次為生產勞動類、建筑藝術類、歷史故事類、社會生活類、天文神話類、角抵類、舞樂百戲類、祥瑞升仙類等﹔陳列形式新穎,不同於壁嵌式或玻璃連櫃式的傳統格局,而以全新的仿漢代廊廡式建筑作為陳列手段,輔以光、電等現代科技,較好地展示出漢文化的豐採。

劉氏總祠是興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且是華夏宗祠文化基地、華夏漢文化研究基地,栩栩如生的漢文化長廊,包含了上下五千年、大漢雄風、姓氏文化、客家民系、劉氏春秋等五大部分,為觀者呈現出一幅歷史與文化交織的宏偉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