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24144    回應:0

Brexit博奕中的歐盟政治智慧

陳增濤

Délifrance 創辦人

  大英帝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正從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歐盟總部馬拉松式的首腦會議為自己贏取了好消息。除了微不足道的小修改,卡梅倫針對歐盟運作的改革要求都達到了他的目標:

  首先,英國有權不參與歐盟更緊密的一體化,有權否決實施歐盟的法律。

  第二,英國四年內有權限制其他歐盟國家公民在英國取得與工作相關的福利,包括兒童福利金。

  第三,歐盟明確承認歐元並非歐盟國家使用的唯一貨幣,並且保證歐洲央行對歐元區以外的歐盟國家有不利的政策,英國也不必參與挽救歐元國家經濟。

  其實歐盟是以條約為基礎的政治經濟聯盟。二次世界大戰後,德法等歐洲六國在一九五三年成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其目標為通過共同掌管煤和鋼這些重要的戰爭物資,實現互相控制,以保障歐洲內部的和平,也為二戰後重建所需的重要生產資料提供保障。在渴望重建二戰後損失慘重的歐洲,以及擔憂歐洲會再度陷入戰爭泥潭,一九五八年又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European Atomic Energy Community),一九六七年統合在歐洲各共同體(European Communities)之下。一九九零年簽訂申根協(Schengen Agreement),消除過境關卡限制,於一九九五年生效。一九九一年簽訂馬斯特里赫特條約(Maastricht Treaty)成立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也就是現在的歐盟。二零零二年十七個國家開始使用統一貨幣歐羅。二零零九年里斯本條約(Treaty of Lisbon)生效,歐盟設置新的歐洲理事會主席、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條約加入了《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以保障人權,自此歐盟已從貿易實體轉變成經濟和政治聯盟。而在長歲月的整合過程中,歐盟用六個締約國,發展到今天的二十八個國,主要以德法為軸心。至於英國,在一九七三年才加入歐盟。作為歐盟的一個經濟大國,既沒有參加歐元區的打算,在增進歐盟的融合中,屢屢上演有利益則來,無好處則搗亂的角色。此時此刻,大英帝國在歐盟中一直享有相當特殊的代遇。英國的歷代首相中,難得找出一個真正的歐盟的支持者。其參加歐盟可說是經濟利益的驅使。如果從英國人的大英帝國也好島國也好的傳統情懷角度,對於歐盟的懷疑態度一直揮之不去。更不要說從經濟政策理念也經常南轅北轍。

  這次大英帝國首相卡梅倫在布魯塞爾開歐盟峰會前高調強調歐盟如果想他支持英國公投留在歐盟,必須同意他的要求。顯然他在馬拉松的會議中德法兩個軸心國家還是作出在時間上和表面的退讓,讓卡梅倫帶著他滿載而歸為大英帝國在歐盟中享有特殊待遇的光環下回國早日啟動英國公投是否留歐。在二零零八年華爾街金融風暴以來,歐盟經歷了歐債的衝擊,徳國也忍受了歐洲央行的量化寬鬆,體現了德意志民族的務實政治(realpolitik)理念。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中東戰爭難民湧入歐洲之際,歐盟國家更面臨新的團結與合作的考驗。在更巨大的挑戰前,德法軸心還是選擇了在堅持向歐盟一體化的進程道路上,歐盟總體的法治上在時間和形式上給予卡梅倫有足夠的底氣,回倫敦為英國參與建設歐盟而獻出努力。

  歐盟當然需要英國,考慮到英國差不多有一半的外貿是源自歐盟國家,考慮到倫敦作為世界金融中心有賴歐盟這個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作為後盾,英國更加需要留在歐盟。德法顯然從務實的政治角度處理了英國國內民主政治的需要,從艱難中建立各國都接受的政治政策是歐洲歷經了可怕的二次大戰所學到的教訓吧。現在只等英國公投結果了。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