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45120    回應:3

二零一五的通縮通漲

陳增濤

Délifrance 創辦人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芬芳和語言,而語言的內涵也各有特色。通縮和通漲這兩個專有名詞就像深夜談鬼一樣,這幾年來是投行經濟學家和媒體財經名筆揮之則來,來去無蹤的話題,到了二零一四年的年底,華爾街金融風暴就消逝了六個年頭了,如今依然是談論熱點。但如果突然之間有人問起,到底什麼是通漲,什麼是通縮呀?當然不被人笑是個笨蛋才怪呢。到底什麼是通漲,什麼是通縮呢,弄明白了嗎?

  通漲不就是價格上升,通縮不就是價格下降,這麼簡單也不明白嗎?那如果這個笨蛋真是笨得可愛,打破砂鍋問到底,要弄明白這個“通”字,那這個“通”字又是什麼玩意呢?要傻乎乎的要問明白這個“通”字,不問還可,越問就越胡塗了,可能連投行的經濟學家一下子也張大口啞口無言呢?

  我們這個時代的“通縮”之父必然是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B. Bernanke)先生。伯南克可說是生逢其時的表表者。二零零八年的華爾街金融風暴,在極短的幾天之內美國金融槓桿機制遭受到史無前例的衝擊。在研究院專門攻讀上世紀一九二九年開始大蕭條的伯南克當然要理,那次金融槓桿被華爾街股市的崩盤所摧毀的“通縮”可怕過程。金融槓桿是現代經濟的支柱,有信心才有投資和投機。投資創造就業創造繁榮,似乎只有正面效果。而投機呢,是投資和創新的推手。不過被“通漲”所推動的投機也有一個毛病,就是在投機的過程中出現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A.Greenspan)在一九九六年所說的“非理性亢奮(Irrational Exuberation)”。顯然這句話也非常的適用在格林斯潘身上,在格林斯潘領導的美聯儲也一起亢奮的情況下,美國的Dot.com投機狂潮在四年後才爆破,而為了拯救股市引發的“通縮”,其實更貼切的說為了保持實體經濟裡的“通”貨,也就是說流動性的不緊縮,美聯儲把基準率從百分之六降百分之一。這次降息啟動了一次大規模的“通”貨澎漲,推動了美國少見的房地產投機狂潮。二零零八年華爾街金融風暴接踵而來,不過是八年後的事。

  所謂通縮通漲,並非是指物價的下降和上升,而是另有所指。物價的升降只不過是貨幣供給(Money Supply)的一個結果而已,通縮和通漲指的是通貨,也就是貨幣,貨幣供給的收縮和澎漲。近來媒體總是報導流動性很充份到處有水浸之患,指的是貨幣供給過多。但又說歐美,甚至中國卻通漲過低使到各國政府擔憂通縮,可說是貨幣供給過多並沒有推動一般物價上升。

  物價平穩理應是件好事。首先上世紀二十年代德國深受惡性通貨澎漲之苦,魏瑪政府印鈔票導致納粹上臺;七十年代歐美在石油危機後老百姓也是歷盡物價上升煎熬,最後還是通過美聯儲的緊縮貨幣政策,壓制貨幣供給讓利率升到百分之二十才控制住物價的上升。今天是另一番世界,世界各國央行因物價上升乏力而恐懼貨幣供給不夠,石油供過於求令價格崩潰而引發通縮擔憂,因此拼命增加貨幣供給。似乎是重蹈覆轍走格林斯潘的老路。但面對當今世界的經濟局面,經濟學家似乎也束手無策。伯南克在二零零六年上任美聯儲主席依然在市場的現實面前重新啟動減息,更走上量化寬鬆的極端通貨澎漲政策。當今美聯儲主席耶倫(J.Yellen)也是一籌莫展,向通漲貨幣政策低頭。

  那到底二零一五年是通縮還是通漲呢?這裡的通縮當然是指物價了。在當今世界工廠的中國產能過剩,大宗商品價格包括石油在內大幅下滑,貨幣戰爭煙硝四起之際,物價上升那可能有動力呢? 就是因為長期的貨幣通漲推高了物價,尤其是資產的價格正高處不勝寒。各國央行都以救生為己任,自然是如果降低利息不生效,其他非常規金融工具也會登上舞臺。也就是貨幣供給的通漲。那到底這個貨幣通漲會不會戰勝那個物價通縮呢?似乎,各國政府都把希望繼續寄託在投機者的身上了。

  做牛還是做熊呀?聽說做豬是等待被屠宰的。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向饭民说不 2015-01-05 15:00:03

現今社會,通脹=加稅,所以福利社會,福利不斷增加,又不可以真正加稅,所以只有利用通脹的隱形加稅方式,先可以生存。

所以歐洲,日本好怕通縮

2. 引刀一快 2015-01-05 17:01:00
多謝陳老師分享。
3. 元朗人 2015-01-05 21:34:07
教授這篇文章很妙,一些觀點令人有會心微笑。

「各國政府都把希望繼續寄託在投機者的身上了。」

不做投機似乎對不起自己和政府喔。美股新高不值搏,大陸股市衹重回高點一半,港股也不算貴,值搏率真不錯,因此小弟覺得中綫(3-5年)是不錯的選擇。輸贏自己負責,不做豬得吾得,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