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51312    回應:0

皮克迪衝擊波

陳增濤

Délifrance 創辦人

  如果說一八五六年的馬克斯在出版影響二十世紀人類歷史的資本論的第一卷時正值貧窮潦倒,無人問津之下好不容易賣了一千本,年青的巴黎經濟學教授皮克迪(Thomas Piketty)可說是鴻運當頭。他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法文版在去年才面世,今年翻譯成英語, 聽説在短短的幾個月已經賣了四十萬本,真是洛陽紙貴,而皮克迪也成了美國經濟學界的爍爍明星。相信馬克思在天之靈,一定會既羡慕又妒忌。

 

  誰是一年前尚藉藉無名的皮克迪?這位政治左傾的年青經濟學者原來二十二歲就拿到了經濟博士學位,跑到了中國學子夢寐以求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當了一個副教授。不過這段時間對他來說真是度日如年。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可能是過份注重數學經濟模型,有點遠離世俗的人間煙火,甚至對於這位文質彬彬的皮克迪也有看到經濟學的葉子而看不見它的森林,兩年後他還是決定放棄了遠比在法國高的豐厚收入,回到巴黎在高等社科學院當上一個窮教書。在巴黎總可說是英雄有用武之地,是現在執政的法國社會黨的經濟政策智囊團成員。

 

  那為何皮克迪的這本厚厚的經濟學術著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竟然登上美國暢銷書榜首?也可說是皮克迪生之逢時也。近年來世界性的貧富懸殊現象越加尖銳,甚至在鼓吹福利主義的歐洲大陸,大部份的老百姓越感原有的生活水準難以維持。美國的社會福利遠遜歐洲,雖然平均收入高於歐洲而物價更低廉,但原來比歐洲低的失業率在零八年的華爾街金融風暴後急劇上升,更加阻擋了工資的上升和壓低了受薪階層的工作穩定。反觀資本的來源物廉價美,以錢生錢遠遠勝於出賣勞力糊口,以致社會暗湧此起彼伏,歐美都不例外。在發達的歐美經濟增長差不多停止的環境下,在民主的政制下老百姓可以隨時發表意見,貧富差距的拉大自然成了社會穩定成了執政的當務之急。

 

  如果說十九世紀的馬克斯目睹由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所引起的城市的老百姓的貧和資本家的富有,經過了一百多年時間的洗禮資本主義展現了它頑強而靈活的生命力。雖然其中不免有上世紀二九年的經濟大蕭條,凱恩思的宏觀經濟理論為資本主義注入了新活力。不要說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的蘇聯政權一早就煙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國的共產主義也面目全非,變成了權貴和資本主義的大結合。作為資本主義大本營的美國,對資本主義的信念可說躊躇滿志,不可一世。馬克斯在預言資本主義因內在的邏輯,資本累積而導致無產階級越來越窮,以致產品沒有銷路而價格下跌,最終資本主義走向崩潰。當然,馬克斯手頭缺乏歷史資料。而皮克迪通過了收集差不多兩世紀的歷史資料,包含二十個國家,二十一世紀資本論顯示,除了戰爭和大蕭條的期間,資本的收益率通常都遠高於經濟增長率。如是說,貧富懸殊是資本主義的內在機制,並沒有了類似西歐的福利而在歷史裡改變此趨勢。貧富懸殊無可避免的結果是,在民主國家政府垮臺,在專制國家更換朝代。

 

  美國在華爾街金融風暴後,似乎除了用力不從心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之外,主流的經濟學界精英可說是一籌莫展,窘態百出。今天出來一個臭小子用歷史資料實證資本主義的內在邏輯可能會導致它的滅亡,以至歐美的現有政制,不可以不說是一顆原子彈吧,炸醒了一直來在美國高等學府如䒦加哥大學麻工理學院在微觀經濟或經濟模型中靜修的精英。對於另類經濟學家克魯曼(Paul Krugman)來說,可能有經濟學終於回歸正途的味道吧。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