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42763    回應:4

餐桌上的D-Day

陳增濤

Délifrance 創辦人

  七十年前,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曰,英美盟軍還有少許由流亡在倫敦的戴高樂將軍領導的法軍,登陸法國諾曼第海岸,敲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向納粹德國展開反攻的序幕。每當提起D-Day,多指此日,雖然它是軍事的一句術語。D者,英語中的Date也,泛指重要軍事行動的那一天。不知是否七十年是一個特別的年頭,或法國總統奧朗德在內政上正焦頭爛額需要有大型外交活動轉移視線,或在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授意下製造一個非官方的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會面,局外人只好隨意猜測歷史可能永遠不會展示它的真相。

  當然,在諾曼第盟軍登陸的海灘上,曾有一萬美國GI捐出了年青的生命,現在出席儀式的已是年邁的老翁,場面是感人的,提醒來者戰爭是何等的殘酷,生命是何等的寶貴,而自由是何等的脆弱而必須捨身維護。而似乎烏克蘭的政局危機彌漫著慶典的沙與海。

  媒體的焦點無可避免的集中在奧巴馬和普京的身上。而正如傳媒所預料,奧巴馬沒有和普京握手打招呼。在國內民意弱勢的奧巴馬不可能在普京面前不表示他的強硬,而作為國內一直以強人面目的普京也不可能改變他的一貫面貌。聰明的普京重新收復克裡米亞,在裡海穩定了俄羅斯一個冬天不結冰的海軍基地,目標已達,在烏克蘭繼續和美國較勁已無任何意義,和美國的博奕已經告一段落,當然不會冒然公開支援東烏克蘭的俄羅斯人起義反抗烏克蘭新政府而犧牲和德法的關係。重新建立前蘇聯的聯邦既不現實,不可能也沒有任何的意義。自一九九一年蘇共總書記戈巴契夫在國內外形勢的強迫下進行自由和民主化,導致了一個有聯邦制之名而實際是一個專制獨裁的政權的解體。昔日不得民心的共產黨在瞬間煙消雲散,瘦身的俄羅斯也終於漫步闌珊走上西方式的民主政制,實際上何如運轉且看俄羅斯傳統的慣性有多大,世界各大先進國家社會潮流影響有多快。

  當然對於美國總統奧巴馬來說,好不容易從中東事務抽身出來, 根本不可能為了一個沒有多少地緣政治價值的烏克蘭和昔日是對手可是今天已經是一個不起眼的俄羅斯周旋而誤了重返亞洲的大事。東歐一早就歐盟化,俄羅斯,除了天然資源包指天然氣石油等,甚至在軍工上和美國差距越來越大。但在越來越緊張的中美關係上,美國將會盡一切努力避免把普京推進習大大的懷袍。普京豈有不知之理?

  奧巴馬和普京在D-Day的外交場面沒有握手,甚至沒有打招呼,可是在當場的電視畫面上,兩人可是眉來眼去。...奧朗德作為東道主,特別指出蘇聯軍隊在納粹東面戰綫上斯太林格勒戰役對二戰盟軍勝利的重要性。

  熙熙攘攘的場面後是餐桌上的親密的交談。去諾曼第之前一天晚上,奧朗德請了奧巴馬到香榭麗舍大道美國大使館附近的米芝蓮一星小餐館吃晚飯,之後趕回香榭麗舍宮總統府和普京宵夜。在政在商,在餐桌上達成的默契才是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來的背後動力。在聯合國的會議上外長都在激昂陳詞,而二戰後只有羅斯福,邱吉爾和斯太林在克裡米亞的雅爾達會議,重塑了戰後的世界版圖。可笑的是,作為戰勝國的中國,竟然在斯太林的動議下民主公投從中國分裂出去成立了蒙古國。餐桌上的D-Day,可見弱國無外交,中國近代史就是見證。嗚乎!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超錯 2014-06-14 12:03:49

巴士的點評——
超錯

 

前兩天看到伊拉克反政府武裝份子攻陷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五十萬伊難民大逃亡的消息,心諗「唔係呀嘛?咁失敗?」美國二○○三年三月發動對伊拉克戰爭,推翻侯賽因政權,建立親美政府,十一年後,呢個政府危在旦夕,反政府軍攻到首都巴格達五十公里之外,真係睇戲都無咁戲劇性。

        
記得二○○三年美軍攻入巴格達後,剛好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訪港,在一個私人早餐會中,我問他怎樣看小布殊政府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他說在老布殊政府任內,他當參謀長打海灣戰爭,當時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聯軍決定攻打伊拉克,四十二日空襲掃平伊拉克部隊,本可攻入首都巴格達,捉拿伊拉克總統侯賽因,但老布殊決定唔攻,因為認為打入去,都「無法管治」。鮑威爾咁答,都表明佢對小布殊打入巴格達的睇法。

當然,小布殊發動第二次伊拉克戰爭,都有特殊背景。二○○一年九月美國發生「九一一」慘劇,小布殊政府無法追尋到發動「九一一」襲擊的主腦拉登,就改為和國家安全顧問賴斯設計出「邪惡軸心」(AxisofEvil)呢個咁有創意的說法,將伊拉克、伊朗和北韓定為「邪惡軸心國」,呢個講法雖然有「細路」,好似美國漫畫的情節,但勝在容易入腦,成功將美國人民在「九一一」後的憤怒情緒,由無影無蹤的拉登,轉移向這三個有形有跡的國家。

        
小布殊的智商據說只有九十一(低於常人的一百),但勝在行動大膽,就在二○○三年三月動手,基於一些叛離伊拉克人士不太可靠的證詞,話伊拉克總統侯賽因發展「大殺傷力武器」(WeaponofMassDestruction),聯同多國部隊,就此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結果在一輪轟炸後,開戰三星期後攻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開戰兩個月後到二○○三年五月,小布殊就在航空母艦林肯號上,在「任務完成」的大橫額前,宣佈勝利。這亦成為經典的一幕,因為要到七年後,到二年八月,戰爭才真正結束。

        
美國對伊拉克戰爭唔止「宣佈勝利」兒戲,開戰的藉口更兒戲,美軍最後拘捕及處死侯賽因,但反轉成個伊拉克,都找不到任何「大殺傷力武器」,之前傳到好勁的甚麼「超級大炮」之類的東西,根本不存在,直接引發伊拉克戰爭的伊拉克變節者阿爾.賈納尼,在二一一年承認有關大殺傷力武器的說法「一切其實均為謊言」,侯賽因真係死得冤枉。

        
好多人話小布殊做佢老竇唔敢做的事情,都係為石油。問題係扶起一個傀儡政權,但最後都守唔住,即使從美國角度,又得到乜好處呢?二○○八年美國爆發金融海嘯,奧巴馬上台後為節省軍費,決定全面從伊拉克撤軍。二一一年十二月美軍全面撤退,奧巴馬當日仲話伊拉克政府係美國「強大和永久的夥伴」。可惜呢個美國扶起的政府看來既不強大亦不永久。當日老布殊的估計是對的,咁樣換人個政府根本無法管治,可惜佢無犯錯,個仔忍唔到就犯錯。

        
美國媒體保守估計,有四千一百個美軍在伊戰中死亡,另外據「維基解密」在年十月二十二日所公佈的美軍檔案顯示,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直接死於戰火的平民達六萬六千零八十一人。若最後伊拉克又落入反美力量之手,呢七萬人都係白死。

        
同樣地美國當日在阿富汗軍事介入打倒塔利班政權,亦唔叻得好多。佢今日為求抽身移師亞洲和歐洲,針對中國同俄國,就同塔利班和解並交換人質,搞到塔利班首腦馬上宣佈勝利,並在巴基斯坦發動襲擊南部卡拉奇機場,導致二十八人死亡。你話美國又搞邊科?

        
記住,政客推年輕人上戰場,叫他們為一理想而奮戰,好多時不是錯,而是超錯。中國當年的文革如是,伊拉克戰爭亦如是。

 

2. 亮劍 2014-06-14 12:22:49

為針對中國同俄國,奧巴馬就同塔利班和解並交換人質;

為反擊 ISIL,美國就默許伊朗揮軍進入伊拉克幫拖!

政策矛盾,戰略混亂,態度曖昧,正常人都唔知美國佬想點!

香港泛民全以美國為馬首是瞻,受其指揮教唆倒共,請小心被美國佬背棄、利用同出賣!

今日係馬利基、卡爾扎伊;明天就係你們佔中三子!

3. 形势比人强啊。 2014-06-14 20:09:05

美國總統奧巴馬來說,好不容易從中東事務抽身出來, 太天真了吧。

伊拉克就来沦陷了。最可笑的要和美国佬嘴中邪恶的伊朗联合。今次真系on9.

美国大兵,白白死了。

4. 亮劍 2014-06-16 12:10:17

伊拉克亂局 美頭痛華有利

撰文:凌鵾 經濟分析員
欄名:大國博弈

今年來地緣政治震盪陸續有來,且每出人意表。最新的一幕驚慄劇在中東的伊拉克上演,極端伊斯蘭武裝一舉攻佔第二大城摩蘇爾,並揚言要進軍巴格達,令全球震驚。

這事件對美國以至中國都會有重要影響,故不要以為事不關己,可以隔岸觀火或置之不理。

發動戰事的乃「伊拉克及地中海東部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簡稱ISIS)的聖戰組織。ISIS本為伊拉克遜尼派激進武裝組織,曾積極抗擊入侵美軍,後領袖戰死而轉弱,但近年藉參與敘利亞內戰復興,美國曾懸紅千萬美元緝拿其新領袖,但至今無功。

聖戰組織復興 美反恐大打擊

敘國內戰初期由親西方而較溫和的敘利亞自由軍領銜,但後期被激進伊斯蘭武裝搶去主導權,其中包括ISIS及基地的分支「救國陣綫」。ISIS本來說與基地分支合併,但基地否認,似想與ISIS劃清界綫。ISIS確有青出於藍之勢,比基地更兇狠,肆意搶奪其他反敘政府武裝的據點,和暗殺其軍官。

最近ISIS似放棄爭奪敘北重鎮Aleppo,讓其他伊斯蘭武裝與敘國政府軍在城中各據一方對峙,卻轉回伊拉克攻城掠地,是否作出戰略性轉變尚待觀察。據報伊拉克之戰已國際化,伊朗派出了革命衞隊協助伊拉克政府軍抗擊ISIS,阻其進攻巴格達。美國雖曾拒絕伊拉克政府的軍援要求,但最後可能也要靈活應對出點力。

此次事件對美國及總統奧巴馬本人都是重大打擊。首先,美國反恐戰愈反愈恐,負面的「成績」輝煌。現時激進伊斯蘭武裝實力之強、佔地之廣及人員財物之多,相信拉登在天有靈亦自愧不如,而基地也可能要變成「溫和派」。在敘利亞戰場上的聖戰組織繁多,人員來自各國,許多周邊國家如沙特阿拉伯、埃及及土耳其等對此都十分關注,恐防參與聖戰的國民回國後成為亂源。西方亦不例外,最近發現一名在敘利亞的自殺式恐襲分子是美國人,周前在法國襲擊猶太教堂的恐怖分子,就是曾在敘作聖戰士的法國人。

中國同樣要注意,去年敘利亞政府便已通知中國有東突分子在敘作戰。近月中國恐暴事件頻繁,多少也與境外激進伊斯蘭勢力膨脹有關。中國與印度其實都是高危地區,因離中東等地不遠,且國內都有伊斯蘭激進組織的內患,中國有新疆,印度有克什米爾和數以億計的回教公民。

激進伊斯蘭膨脹 中印受牽連

說回美國,從近期看有兩大麻煩。一是要撥出更多資源應對伊拉克及中東亂局,如要作某種軍事介入則所需更多。這從目前美國的財政及全球戰略形勢看問題很大,會加深其捉襟見肘的困境。先前美國已要撥款支持烏克蘭,並準備重新增加駐歐軍力。

二是美國及奧巴馬力推的中東撤軍政策,將受到更大壓力。不久前奧巴馬宣布了兩年內自阿富汗撤軍的計劃,便遭到國內的保守鷹派痛批,還被罵得狗血淋頭。批評者的一個重要理據,就是自伊拉克撤軍後當地局勢日差。現時的情況自令批評者更加振振有辭「聲大夾惡」,趁機施壓要奧巴馬改變撤軍政策。但這樣又將打亂奧巴馬對施政路向的全盤規劃,故總統煩矣!由此亦可預計,美國內部的外交戰略爭議必將更為白熱化。

中俄加強合作 爭更大話語權

筆者早已指出,奧巴馬想美國在國際事務上作戰略退卻,並將外事資源集中到東亞應付中國崛起。但實際上卻要面對三大火頭而不易退卻:一是東亞特別是東海、南海的紛爭日趨激烈,日本與中韓的矛盾惡化,二是歐洲因烏克蘭事件重回冷戰時的對峙局面,三是中東北非一帶亂局日甚,伊斯蘭激進組織勢力日增。

今年初上述的頭兩把火火光熊熊,容易令人忽略了第三個火頭。現在看來這裏也「不甘寂寞」,要搶回全球的注意力。美國面對三把大火自然頭痛極了。

中東亂局升溫分散了美國的注意力,自然對中國有利。何況在地緣政爭的混亂局勢中,中國如掌握得當還可增加抗擊美國圍堵的籌碼。俄國去年一舉連下兩城,安排了敘利亞化武協議和新一輪伊朗核談判,並得到中國的支持。最近中俄峰會聲明要加強合作,或許兩國又可在伊拉克及中東問題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和爭得更多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