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24160    回應:21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L'oiseau rebelle 2012-07-03 10:46:25
把財富投資在不事生產的土地, 慢慢的把西班牙的經濟拖垮了 ... same in HK!
2. 天高云淡 2012-07-03 11:09:05
不曾去过西班牙。但在很久以前读过一篇文章,介绍西班牙的悠闲生活——每天日上三竿才起床,然后就是喝酒、恋爱、歌舞、斗牛……总之,似乎看不到任何劳作、创业的痕迹。那位作者似乎意在讽刺刚从贫困中觉醒、奋发拼搏的中国人,只知道挣钱,不懂得生活。而我当时读完文章后颇为不解:整日游手好闲的人们究竟靠什么生活?这个疑团终于到了今天才明白了一点点:借贷度日。问题又来了:谁借钱给他们的?还不了怎么办?银行破产了,国家破产了,又能怎样?酒照喝,舞照跳,球照踢……管你债主挠破头呢!
3. 陈增涛复 2012-07-03 21:15:49

回二楼天高云淡先生:西班牙国债只占GDP百分之六十强,远比德国和法国的差不多八九十低。它主要的问题在房地产泡沫的爆裂,银行坏账一大堆,需要政府的救助。房地产泡沫爆裂冲击经济和金融,是流动性泛滥和过分的投机之过。大家熟悉的有日本和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爆裂,其实今天的中国房地产泡沫更大,只是中国银行国有,不透明,真不知道将来如何收场。只能祈求上天保佑,多难的中华民族不要再受到一次经济萧条的冲击。喝酒,跳舞,是西方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国人一直是一个中央集权皇权至上的国家,个人属于固有社会的特定位置,缺乏自主, 也习惯了。西方民族的跳舞富有民间的色彩,在中国只为政权而表演。西班牙在失业率超过百分之二十而执行紧缩经济政策,需要很了不起的勇气。也可以说是被迫吧?

4. 上善若水 2012-07-05 00:50:46

若干年前我在藏區見到一個情景:一群藏人在建築工地上載歌載舞,非常開心!為何要在建築工地上跳舞?原來他們是在用腳踏平土地。一個原本勞苦的工作,卻被他們以娛樂待之。如果是漢人面對同樣情景,一定是以儘快完成工作為大前提,工作完成後,再去休息、娛樂。

兩者孰優孰劣?見仁見智!如果要互相指責,一定可以找出一大堆理由,每一條都有根有據。其實每個民族都有其特點,同一件事情,各有解決方法,互相尊重是最好的選擇,從民族性來探討各自優劣是一個極大的誤區!

400多年前大量貴金屬從拉丁美洲流入歐洲,隨即流向全球,這與目前世界貨幣供應量大增的性質一樣。回顧歷史,貨幣大增令某些國家的上層享盡奢華的生活,平民百姓則受通漲之害,例如西班牙。貨幣大增也令某些國家的經濟持續擴張,帶來長期繁榮,例如中國的明朝至清中葉。貨幣大增也令少數國家在商業制度和科技領域產生革命性的變革,例如英國。由此看來,大增貨幣量帶來的財富效應有利有弊,關鍵要看如何面對,筆者認為只有乘機在經濟模式、科技上有革命性創新的國家和地區,才能最後成功。

現時的量化寬鬆其實也帶來機遇,不過若只是在房產、金融市場上大炒特炒,最後的下場是可悲的。

5. 上善若水 2012-07-05 01:00:21

拉丁民族熱情、奔放,熱愛生活、熱愛藝術,不過似乎缺乏數字概念。

筆者以往在歐洲旅遊時,發覺法語、意大利語在表達數字時似乎異常複雜,無論發音還是用法。

6. St Andrew's 2012-07-05 11:12:25

上善若水兄,

 

近來教小兒唸乘數表,九因歌唸得朗朗上口,像唱歌一樣,很快就掌握了。忽然奇想外國人是怎樣唸 Times Table ? ,妹夫是義大利人,請教後發覺他們的乘數表原來是很難唸的。

 

才發覺中國人在數學方面比老外優勝原來是有其原因的。

 

妹夫他們結婚多年,尚未有生育的意圖,目前仍然醉心於搞音樂、追求理想。

 

中國人跟老外在文化國度上的差異,真是一個有趣的課題。

是否像中國人一生拼命工作、賠上健康就是好事?

是否像外國人懂得忙裡偷閒、苦中作樂就是壞事?

 

 

 

7. 陈增涛复 2012-07-05 15:15:38

回上善若水、St Andrew’s先生:拉丁民族一早放弃罗马数字,用了外来的北非阿拉伯数字。普通数学差可能在身体中数字数学基因依然需要培养。数学表面是虽然数字,其基础是逻辑。今天法国数学界,依然是天下无双, 人才辈出。其基因可能来自拉丁文字的逻辑结构。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受儒家君君臣臣和当官的思想影响巨大,一直囿于自己在社会的位子和当官富贵的奴隶想法。追求理想,爱好艺术音乐,一直只能是社会的逆流总难成气候。社会有休闲才有空间,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现代文明。中国固然有原始社会的灿烂文化,令人叹为观止,但工匠性更胜于创作。为了赚钱而放弃人生追求。中国国情到今依然是窒息创作的大环境,希望有改变的明天。

8. St Andrew's 2012-07-05 22:09:10

回陳教授

林和立認為香港失控是中國巨變的前奏

但願如此。。。

 

http://commentshk.blogspot.hk/2012/07/blog-post_7575.html

 

9. 上善若水 2012-07-06 00:05:08

聖安德魯:

我只認為中國人的數學基本功普遍比歐美人優勝,但中國缺乏頂尖的數學人才。

其實不止是數學,幾乎所有學術領域都有類似情況。例如美術,不提國畫,就以油畫為例,中國學生的繪畫基本功也遠在美術大國法國學生之上,不過法國學生的創意是中國學生望塵莫及的!

文化使然,擁有創意的人在中國人的社會中是被長期壓抑的,無論在家庭、學校、工作單位均是如此,有創意的人裏面只有極少數的成功者才會受到大家的敬仰!有時真令人喘不過氣來!

 

陳教授:

留意教授文章一段時間,發覺教授行文甚少使用負面文字。例如普通数学差可能在身体中数字数学基因依然需要培养。”,而不是說:“普通数学差可能在身体中缺乏数字数学的基因。”難得!

 

10. 陈增涛复 2012-07-06 00:22:00

回八楼St Andrew’s 先生:拜读你网络连接的林和立先生 “香港失控是中國巨變的前奏”一文。它是否危言耸听,见仁见智。但近来世界政经的发展,加上国内所面对的经济局面越加吊诡,令人思潮起伏。十年来中国老百姓理应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果实却贫富越来越悬殊,社会公义反而每况愈下。回顾各朝代动乱的历史教训,清朝解体后一直的战乱,共和国建立以来三十年的斗,好不容易迎来了三十年的治,历史历历在目,作为炎黄子孙都应珍惜。

11. 亮劍 2012-07-06 09:38:58

中華民族教育以死背為主,而猶太人就以啟發思考為主!

所以結果中國人負責生產,賺蠅頭之利!

而猶太人就發明啲產品及玩意俾中國人生產,賺天文數字嘅巨利!!

 

睇吓美國首百大富豪係乜人,就知道中華民族嘅教育係有缺點嘅!

12. to: 上善若水 2012-07-06 10:46:09

如果你說的正確! 西方債台高築,借債搞福利撈選票 是如何發生的?

為何沒有創意防止此類事情發生!

以西方為標準 ,沒意思!

法國學生的中國山水畫比中國人有創意??

13. TO: 10. 陈增涛 2012-07-06 10:51:44

你若去北京或其他城市住1,2個月,你會發現內地其實很平靜,

在香港-海外,內地的新聞全部負面,給人很多錯覺!

這就是為何預測內地崩潰的人的說法不斷崩潰!

14. TO: 8. St Andrew's 2012-07-06 10:54:59

你最好看看林和立過去15年來的文章,

統計一下他多少預言破產了!

從而判斷一下他可靠否!

15. TO: 11. 亮劍 2012-07-06 10:58:40
如果你說的正確,美國教授不會拉中國與美國形成 G2,美國不會欠中國11000億!
16. 亮劍 2012-07-06 11:06:03

美國不會欠中國11000億!

 

中國人呢次肯定俾美國佬食硬夾棍!

而好不幸呢啲美國人亦以猶太佬為主!

17. TO: 16 2012-07-06 11:28:54

"中國人呢次肯定俾美國佬食硬夾棍!"

 

笑話! 以舊思維看新時代,必錯!

18. 陈增涛复 2012-07-06 14:05:39

回十三楼:我并非是中国崩溃论的支持者,也不希望中国崩溃论者的预言成真。中国进WTO的十年,中国经济腾飞,但付出的代价不菲。国进民退贫富悬殊,官吏贪污成风,传统道德沦丧, 造成了社会暗涌激流, 容易发生波动。温家宝是否忙不过来我无法知道,也不知道你是国内来客,或在国内工作。不过我奔驰神州大地多年,每年暑假都送孩子回北京,对中国认识也不一般。只希望当权者平衡社会各阶层日常生计和经济利益,国家太平。

19. St Andrew's 2012-07-06 15:14:33

 

记得多年来有一句顺口溜形容中国经济的波动:

 

一放就乱、一乱就抓、一抓就死、一死又放、一放又乱……” 

这句顺口溜久违了,用来描绘目前的状况,大抵仍然中用。

20. Kiwi 2012-07-08 21:07:47
同意陳教授在7樓的回覆, 以我在大陸工作多年所見, 大部分中國人仍在掙扎生存, 而不是生活。像在深圳我看見從寶安上地鐵(現在寶安龍崗已劃入大深圳)有兩名小童是赤腳的, 不是乞丐, 由親戚帶著入城; 而地鐵內是漏水的。國內很多美輪美奐的大厦、商場都是漏水的。國內無論豪宅或五星級酒店, 用完廁紙(即係抿完屎)要掉入籮內, 而不是馬桶內, 很不衛生, 亦很無奈!
21. 天高云淡 2012-07-10 22:44:19
感谢陈先生的指点!感谢楼上诸位的分享!
对于财经,我是门外汉。但我总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
盛极必衰,否极泰来,循环往复,周行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