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8418    回應:0

林行止論泛民政客的出路(1)

王文彥

怡居地產常務董事及
中原地產創辦人

白皮書、人大常委會8.31決定、人大常委會就《基本法》第104條釋法,以至十九大以後中央對港管治的新國策,中央對香港的管治愈收愈緊,對泛民政客,特別是有港獨和本土主義傾向的立法會議員,打遏也愈來愈厲害;透過釋法,DQ6名非建制派立法會議員或候任議員,非建制派不但在立法會直選及非直選兩個組別的分組點票都處於少數派,還喪失了在立法會的關鍵性少數的否決權;建制派利用這個百載難逢的機會,修改了立法會的議事規則,一舉廢掉了非建制派議員的拉布武功;非建制派無論在街頭還是在議會,抗爭的代價越來越大。

面對這般嚴峻的形勢,非建制派政客,特別是泛民政客,該何去何從呢?為了解答這個問題,被譽為香江第一健筆的林行止在去年10月間發表了好幾篇長文。這幾篇文章的觀點很有意思,不看信報的讀者朋友可能無緣看到,且將林先生的文章節錄於此,以饗讀者朋友。

20171012日在《政治無能為力,監督政府改善民生》一文中,林行止說道:

不計註釋及圖表說明,《施政報告》的「文本」大概只有一萬二、三千字(從「我今天懷着如釋重負的心情」到「讓我們一起同行,擁抱希望、分享快樂」),而且贅詞不多,簡明可讀;行政長官指《報告》全面涵蓋良好管理、多元經濟、培育人才、改善民生、宜居城市及與青年同行的多個領域。這些「領域」,均有扼要的陳述,而在推動當局着力的新產業上,《報告》指出政府「會致力鞏固和提升香港的金融業、航運及物流、旅遊業、建造及相關專業、法律服務等」。不但如此,政府還會「透過政策領導,資源投入和對外推廣,抓緊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機遇……。」「願景」甚佳,你不能不同意,問題是如何貫徹執行而已。

「宏觀」地看,筆者以為下定決心要運用「坐擁一萬億盈餘」的林鄭女士,必有一番作為,但許多本該市場主導的事,由政府主催帶頭(尤其是境外的「機遇」),資金是否用得其所,採行的方法是否符合經濟原則、市場規律,立法會應負起主要監督責任。審時度勢,筆者認為立法會的泛民議員應放下按照《基本法》規定推行政改的訴求,以不管你有什麼無懈可擊的看法,由於形勢比人強,這方面的「進度」(或「退步」)都得依照北京的話和釋法辦事;至於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的《香港半年報告》,以及美國國會的中國委員會(CECC)的《中國報告書》如何「看待」香港,有力左右其言文的,惟有北京政府;香港立法會在這方面只有被利用而無影響英美政府之力,這是議員們應體認的現實。

迄今為止,立法會的功能尚存,議員們也許應該在審查政府如何運用公帑上多用點時間。

最大宗的「派糖」,是「房屋政策」,此事傳媒必會詳盡報道,這裏不贅。筆者要說的是,由於未能及時增闢土地,「增加過渡性住屋供應」,等於私營市場住宅土地供應減少,在正常的經濟條件下,私樓價格會升得更急。不過,《施政報告》在立法會的發言稿第二十項至二十九項對此問題說之甚為具體,就是沒有提供「政府樓」的面積,以所提價格看,面積不會很大,只適合單身人士及小家庭,這將使「政府樓」失卻如新加坡「政府樓」可容兩代,甚至三代同堂有穩定社會的作用;與老人共住,年輕一輩上街鬧事的機率大降……。如果政府解決「首置」的構思不包括「社會和諧」在內,只能說是政策上的大缺失!

現在不少人見政府要動用盈餘,憂心忡忡,生怕餘資用罄之日不遠,這種憂港憂民的憂思,非常有心有遠見。然而,今時不同往日,內地是香港的有力後盾,盈餘耗盡,編制赤字預算,舉債有內地擔保,只要有合理孳息,香港債券必成搶手貨。說到底,這種憂思都因看得長遠而生,然而,以香港的政治局限性,別說長期的事,短期前景又有誰人看得準,而事實上,看香港問題亦不必看得太長期,因為不足三十年後,香港便會為富強的祖國吸納。如無意外,屆時香港依然存在,只是沒有自己的生命!

立法會議員們,不管你們的政治信念,現在是時候打醒精神(最好是別再空談政治而是腳踏實地地學點實用經濟學),全神關注、全身投入改善本港的民生事務。

 

 

 

- 待續 -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