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15870    回應:0

比較滿意的文章選集(1274)

王文彥

怡居地產常務董事及
中原地產創辦人

 土地供應18個選項中的重中之重 (1)

(原文發表於2018525)

大辯論啟動前,智庫組織「智經研究中心」昨率先公布民意調查。智經委託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今年2月以電話訪問100218歲或以上居民,對中長期增加房屋供應的方法,44%的被訪者支持發展棕地;26%支持在維港以外塡海;23%支持利用地產商手上持有的土地和農地;12%支持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 

4個選項各有難處,星島日報在評論第一及第二個選項說道: 

『當局要發展棕地和農地,不但要安置這些地方的居民,同時還要為這些地方進行經濟活動的人士找出路,不能一句收地,令人無家可歸,無工可做,貨櫃無處容身,垃圾無處回收處理,而且在收地過程中,要處理的賠償和安置技術問題已經很複雜,還要應付一些堅持「不遷不拆」者抗爭的政治問題。 

填海則不涉及遷徙居民和商業活動的問題,影響居民較少,這方面已經可以節省不少時間,較大的爭議是環保問題,部分人關心影響海洋生態,屯門有白海豚,馬料水有管海馬,當局應該設法把影響縮至最小,包括在工程完成後再造生態海岸線』 

星島日報說塡海可以節省不少時間,似乎認為費時較發展棕地短,但在過往較大規模塡海 (例如將軍澳和沙田),動輒費時1520年。 

土地供應小組主席黃遠輝日前聲言,可推行公私營合作模式,發展地產商手上持有的私人農地。智經的調查顯示,雖有23%人認同,但近五成人認為此模式對社會好壞參半,42%人擔心會導致政府向地產商輸送利益,認為合作機制要公平公開,最多受訪巿民認為應委派機構監管,佔逾三成。 

 

~  待續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