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港巨星滙》及王見秋炒人事件貽笑國際大方,令香港蒙羞。盡管我過住屢屢批評特首、高官,但論恨鐵不成鋼之感,卻以此次《維港巨星滙》為最。
為政之道,不外解決「做甚麼」及「怎樣做」。前者是方向性及前瞻性的,屬領導人負責範疇;後者涉及以貫徹及達成前者為標的之種種具體措施,是下屬執行範疇。特區政府97年以來的施政,劣政斑斑,是因為無能好好地解決「做甚麼」及「怎樣做」,無能可以是工作能力問題﹝特別是思維能力﹞,亦可以是工作態度問題,於是大做大錯,小做小錯。七‧一以來,滿以為管治班子汲取教訓,會有所長進,怎料仍是一個樣,甚至有點變本加厲。
先不論以巨資包底形式邀請國際名歌手做騷是否振興香港經濟和重振港人的信心的好手段﹝「做甚麼」﹞,且看看高官貫徹目標的手法﹝「怎樣做」﹞,簡直難以相信是居這麼高位的精英之精英所為。很簡單的工作,亦處理得一塌糊塗,說他們將逾億元公帑倒進大海,恐怕亦不為過。在財赤嚴重的此時此刻,這簡直是罪。我深信,隨便找一間中型私人企業的高級行政人員,處理同樣的事情亦會較此等高官為佳。前者的報酬不外三、四十萬一年,但後者卻是三、四百萬,怎叫人心服?!
由於財政緊絀,特區政府近日準備削減大學撥款,理工大學學生為此準備在下周二罷課一天。財赤嚴重,當然要想法解決,開源節流自然是應有之舉,但輕輕放過財赤的主要根源~過於龐大的公務員編制和偏高的公務員薪酬,而向大學經費著手,肯定是欺軟怕硬,本末倒置。
香港人的素質每況愈下,以教育水平為例,中學以上程度者祇佔人口比例的百分之三十四,與歐美先進國﹝普遍高於百分之八十﹞比較,十分偏低。為了確保及提升香港競爭力,無論財政怎樣困難,都應增加中學大學的教育經費,以便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反其道而行之,是十分短視的,與特首常常自詡「看得很遠」不相稱。
特區政府管治班子,處事幾乎無事不錯,許多時候以被逼成立專責調查委員會告終,而調查報告又往往落得「沒有人需要為事件負責」。一旦談到問責,犯錯的高級公務員,縱使大錯,由於不用負上政治責任,每每逍遙罰外,往往連調職的處分亦豁免,能不令人痛心疾首?!不是嗜血,總認為疏忽職守的人,理應處分,不能老是賞而不罰。賞罰分明才會激發各人盡忠職守和力爭上游,這是使機構保持及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法門。不能問政治責任,可以問行政責任!如果現時沒有向公務員問﹝行政﹞責的傳統,應立刻建立。祇有這樣,我們才可提升公務員的素質,特首才可避免「無可用之將,復無可用之兵」之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