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香港政治人才,必須從價值觀及國家觀念著手(7)
(原文發表於2017年6月15日)
國民教育的核心在中國歷史。
青少年自少修讀中國歷史好處多多,且提兩種:
1. 歷史文獻為歷代興衰及施政得失的記載,闡明高明的管治之道,《資治通鑑》尤為此中表表者,從這裡,我們除可以看到每個朝代皇帝的政績外,還可以看到權傾一時的名臣名將,知道他們如何爬上高位,他們的謀略、手腕、為人和治國治軍理念,以及他們成敗之道,多讀自會觸類旁通,大收借鏡之效。
所謂借鏡,可分幾方面:做人方面的待人接物;用諸管理,啟發性案例極多;用諸管治,歷史是為政者最佳的武林秘笈;事件的發生和人物的遭遇,有其歷史規律,掌握這些規律,就可擁有對未來事件和人物一定的預見力。
無論古今中外,傑出的政治人物沒有不精通歷史的,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近代的毛澤東和邱吉爾是此中表表者。
2. 浸淫日久,青少年的國家觀念不知不覺就建立起來,而且日益強烈。另一方面,待人接物、精於管理、管治和對未來事物發展規律的掌握的各種能耐亦自然日益提升。日後一旦從政,他們自然駕輕就熟,應付複雜局面綽綽有餘。
歷史是知識,要領悟、運用得靠個人的聰明才智。培訓聰明才智,歷史以外,哲學是一個不錯的工具。基辛格認為「歷史和哲學是兩門與如何使政治藝術爐火純青最有聯繫的學科」。英國首相邱吉爾說:「那些不會學習歷史的人,注定會重蹈覆轍!」(Those that fail to learn from history, are doomed to repeat it)。兩人的看法,自有哲理在。
尤有甚者,歷史和哲學有助於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政壇要成功,除了知識、聰明才智,還需具備良好的性格。良性性格泛指堅毅、有鬥志、積極、主動、果斷、勇敢、好勝、機敏、有責任感、有志氣或上進心、追求卓越、有氣量、不拘小節、待人以禮、大局為重、臨危不亂、豪爽豁達、謙虛、包容、納諫、無懼辛苦困難、肯吃虧、不自私、不自我、有親和力、善交朋結友、尊師重道、關心國家社會等等。培養良好性格,最好少年時期就開始。我提議透過逆境及憂患來磨煉及提升青少年的才能和性格,他們沒有遭遇困難、逆境及憂患或困難、逆境及憂患難度不高,就創造困難、逆境及憂患或難度給他們。
為甚麼開國之君或成功企業的創始人一般都是厲害角色?主要是因為他們年少時遭逢各式各樣的困難、逆境及憂患,他們為了生存和壯大事業,被逼使盡吃奶的力去應付和克服這些險阻,每克服一些,他們的才能和性格就增長一些。隨著時間的推移,能耐就愈來愈厲害,罕有其匹。
青少年若能將歷史(知識)、哲學(聰明才智)和良好性格三者融匯於一身,成年從政,必是不可多得的政治人才。
長期全面實施國民教育[兼及哲學(智育)和性格培養(德育)],產生合格的人才自多,這就可以畢培養香港政治人才其功於一役了。
~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