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13156    回應:0

比較滿意的文章選集(803)

王文彥

怡居地產常務董事及
中原地產創辦人

港漂的心路,香港的病(2)
 
 
﹙原文發表於2015年7月8日﹚
 

昔日的輝煌成追憶 

 

「我對香港最初的喜愛來自小時候看的港產片,那個時候真的是香港影視業的輝煌時期,很多影片至今仍是經典,很多香港明星一度影響了我的人生:比如找女朋友,我就會潛意識按照趙雅芝的模子去找,而周潤發在《英雄本色》中的形象就幾乎代表了我對俠客的全部認識。……除此之外,我還是非常喜歡香港,喜歡他城市的整潔,喜歡有素質的市民和各個地方透露出人性化的小細節。」 

 

香港的輝煌時期是上世紀7080年代,許多領域都是世界有數的,有的甚至是第一,不僅是作者所提及的影視業。而影視業的明星(特別是李小龍、周潤發及劉德華)和歌唱業的歌星(特別是鄧麗君、張學友及劉德華)都長期是廣大國內觀眾和聽眾崇拜的對象。現在嘛,俱往矣,昔日的輝煌祇可留待追憶。 

 

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原來六七年前在有「青春夢想、豪情萬丈」、思想有水平的國內年輕大學生眼中,香港是「整潔的城市」,「香港市民是有素質的」,而「香港各個地方透露出人性化的小細節」,我們應為此自豪。 

 

『當我告訴身邊朋友我決定離開香港回大陸工作的時候,朋友們沒有一絲驚訝,祇是歎了口氣說到:「哎,又一個。」其實在我們這批學生港漂中,絕大多數是沒有甚麼地域概念和念家情節的,雖然把香港當作自己的歸宿是需要勇氣的,最起碼也要買得起房,但房價在我們的聊天中從來都祇是調侃的話題,沒有人把這個視為畏途,「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而香港正是這樣一個做夢的好好地方:包容的文化,廉潔的政府,精幹的公務員隊伍,良好的法制框架。但現在,我們討論的更多話題是回去,而回去的理由各種各樣,有回老家找對象的,有買不起房的,有回大陸尋找新機會的,也有純粹是不喜歡香港的。平時大家聚在一起都會探討下香港和大陸優勢之類的話題,最後總能達成高度一致:要發展,要麼去美國,要麼回大陸,留香港看不到甚麼前途。但促使部分人留下的原因,怕也是香港最後的優勢。這優勢是甚麼,每個港漂的看法都不一樣。』

 

可以推算,三年之前,作者和他的朋友們(都是港漂)「那時(大家)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而香港正是這樣一個做夢的好好地方:包容的文化,廉潔的政府,精幹的公務員隊伍,良好的法制框架」。他們亦都視香港為自己生根落葉的歸宿地,房價雖然天高,卻「沒有人把這個視為畏途」。可以看到,他們的那些年是多麼看好香港,多麼愛港啊!但現在都在說返回國內生活、發展:「要發展,要麼去美國,要麼回大陸,留香港看不到什麼前途。」 

 

前後變化,截然不同。為何幾年間這些有為青年對香港的觀感竟演變成這樣,是港漂有問題,還是香港?

 

衰落的速度觸目驚心 

 

「很多人心理上都能接受香港往日輝煌不再,也許早已不是我們曾經引以為豪的那個遠東金融中心,但這些年的衰落速度也足夠觸目驚心:香港1997年回歸時人均GDP是澳門的兩倍,但香港GDP 17年積累增幅不到四成,如今澳門是香港的3倍。香港回歸那年GDP總量是大陸的18%,到2013年已下滑到不足大陸的3%1997年,北京、上海、廣州的GDP之和都遠不及香港。如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GDP總量皆已超過香港。據說天津也馬上超過了。10年前,香港人均GDP還超過新加坡一大截,如今新加坡人均GDP則達到了5.2萬美元,領先香港1.4萬美元。」 

 

對作者的看法,我的長期讀者可能覺得熟口熟面,因為我過往屢次指出,回歸以來,香港建制和泛民兩派糾纏於無休止的政治爭論,甚麼議題都政治化,立法會近三年的拉布行動幾乎癱瘓了特區政府的施政。惡果就是香港經濟的大退步。無獨有偶,我亦喜拿香港和澳門、新加坡以及國內大城市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所得)相比,以數據顯示香港的倒退。 

 

我和作者真是所見略同啊。不同的是,作者僅談果(香港經濟衰落情況),而我談果之餘,亦談因(經濟為甚麼衰落)。

 

~ 待續 ~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