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場議員的最大錯誤、最大的罪責我仍未提。是甚麼?是他們可能破壞了原本可以通過的政改方案。
我何出此言?
大家試想想,當31位建制派議員離場,留下可參與投贊成票的建制派議員祇剩9人,而泛民議員有27人,另加事先張揚會投否決票的建制派議員梁家騮,合共28人。
問題來了,假設有心在投票一刻反戈一擊投贊成票的泛民議員有五、六位,縱使他們每人都估計在場的泛民議員同道中人有五、六個,投票結果頂多是22票反對,15票贊成,政改方案依然擺脫不了被否決的命運。面對這個形勢,他們還敢出手貫徹原有的圖謀(投贊成票)嗎?答案已寫在牆上!
當然,事情發展至今日田地,我們已無從知道如果離場的議員沒離場,而全部留下投贊成票,這5個或以上的泛民議員是否會真箇出現,但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既然可能或不可能均有機會出現,就當機會都是50%,這樣,離場建制派議員已扼殺了這個政改方案通過的50%機會了。
從這個角度去看,我事先對政改通過審慎樂觀,但最終落空,是非戰之罪也!
有讀者H.S.Wong君來信說:
「關於6月18日的政改表決,本人有意見如下,敬希參詳:
1. 政改否決,利益最大是誰?
2. 如泛民有人轉軚,中央政府如何可以肯定政改一定被否決?
3. 為何林健鋒明知表決時間已開始,熟習議會運作的他仍為何堅持等劉皇發的一票?
4. 為何林不通知其他建制派人仕離開?
5. 如何在大多數贊成(42票),28票否決的情況下,令社會贊成通過政改的人仕不與贊成否決的人仕在立法會外衝突?
如果問題1.的答案是中國政府,(因她希望沒有普選)那麼林健鋒等離開立法會便是一早安排的。
問題2.的答案是令投票贊成通過的數目少於投反對票數(就算有人會轉軚)。
問題3.的答案是要轉移視線到發叔身上,因發叔已退休。
問題4.的答案是要令當時足夠人投票而不致流會。
問題5.祇有反對派大勝便令贊成政改的市民不去挑戰泛民及其支持人仕而社會便會平靜了。」
這是很有意思的看法,但個人認為不大成立。理由很簡單,通過或不通過政改方案,中央都是贏家,不通過,中央可能贏多少少。但現時這樣遭受28票對8票大幅否決政改方案,中央的損失很大(見《投票烏龍百出,建制派議員難辭其咎(3)》),為贏多少少而反輸多多,犯不著。
更何況,紙包不住火,如果中央策劃這次離場,真相早晚會暴光的,那中央的誠信就此斷送,這是中央不敢、不願及不會付出的重大代價,因為值博率完全不合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