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樓是買賣的,租賃要談同樣相對獨步天下的劏房。
香港樓價瘋狂,無殼蝸牛只能蝸居劏房。中大與全港關注劏房平台研究發現,劏房戶人均居住面積不足 48平方呎,等於懲教署監獄囚倉的人均標準空間。學者指出租金持續上升,劏房戶只能越搬越細、租住環境更惡劣及更偏遠的劏房。
劏房戶平均租金佔收入比率達百分之41.1,遠高於國際標準租金佔收入三成的比例,也較2013年長策會委託「政策二十一」進行同類的調查增加11.9%。租金上升,但劏房戶的居住面積「縮水」,劏房戶整體人均居住面積只有47.8平方呎,較兩年前同類調查居住人均面積67.6平方呎大減近三成,也 比公屋人均居住面積最低標準75平方呎更低。47.8平方呎面積,只等於懲教署監獄囚倉的人均標準空間,或三分一個標準單位,或觀塘新盤觀月.樺峰的兩個半工作平台。4人及5人劏房家庭的居住環境最惡劣,人均居住面積分別只有約29及約31平方呎。
劏房戶在2013年只需動用約三成收入,就可租住一個約67.6平方呎劏房,但至今年就需動用七成收入,才可以租住面積一樣的劏房。
負責調查的中大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姚松炎教授指出,按國際人均居住面積最低標準,美國、日本及台灣一人住戶,平均居住面積最低分別為199、150及141 平方呎,但本港劏房戶平均人均居住面積只有約48平方呎,居住環境十分惡劣。他指出本港劏房戶面對租金上升問題,只能越搬越細,「連公屋戶的最低標準都不如」。
「貴、細、擠」是不少地方面對的居住問題,本港的劏房亦因而應運而生,導致不少人被逼居住在特別狹窄的環境,是「貴、細、擠」中的表表者。為了避免同樣情況,深圳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近日公布《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當中首次提出增加房屋租賃內容,建立實名租賃制度,規定出租屋的人均租住建築面積不得低於六平方米,又禁止將原始設計的居住空間分割搭建後出租。另外非居住空間包括廚房、衛生間、陽台和地下儲藏室等不得出租作居住用途。有關構思有助阻止及禁止不合規格劏房流出市面。
近鄰的深圳政府懂得因時制宜,靈活制定特定政策去預防劏房,面對己經獨步天下、情況嚴峻的劏房處境,香港特區政府卻依然不懂得因時制宜,靈活制定特定政策和採取有力措施去削弱以至消除劏房現象。
我們尊貴的特首和高官,你們的施政能力往哪裏去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