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14167    回應:0

比較滿意的文章選集(701)

王文彥

怡居地產常務董事及
中原地產創辦人

新的長遠房屋策略並非毫無新意(1)
(原文發表於20141218)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就新的長遠房屋策略舉行記者會,調高未來10年建屋目標數量,由47萬增至48萬,公私營比例仍維持六四比,公營房屋中有20萬個公屋單位,9萬個居屋單位,私營房屋則19萬個。當局表示,推算是因應私人住宅單位的空置情況作調整,當局採納長策會建議,每年檢討需求的推算。

 

20139月,長策會在10年房屋策略諮詢文件中建議增建居屋,由2016起首4年,每年平均供應4,250個,然後每年平均5,000個,平均每年提供4,700個。現在張炳良將之調高至每年平均9,000個,增幅為91.5%,對有心上車公營單位的人士,不能不算是一個好消息,亦可看到政府急欲化解市民難以置業怨氣的誠意;建屋目標數量由47萬增至48萬,所增數目不外10,000個,雖似微不足道,但在未來拓地困難的情況下,這總算顯示政府的努力。

 

盡管政府在增加住宅單位供應有進步,但我還是不大滿意。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人口還是五百多萬,中港仍遠遠沒有今日這般高度融合,國內客來港購買物業作為自住居所或投資的,仍未蔚然成風,但一手私人住宅供應量已達年均29,500個,當時仍是供不應求。20多年後的今日,人口是700餘萬,中港一家,香港房地產市場已由本地700萬餘人的市場變成全國13億人的市場,張炳良的建屋指標未來10年年均祇是19,000個,那供應當然更是嚴重不足!曾蔭權任內一手私人住宅年均供應量(約為18,500伙)已屬嚴重供不應求,弄到樓價狂飊,民怨四起,未來10年年均供應量若然與曾前特首的不相伯仲,那麼期間私人住宅供不應求的現象肯定祇會變本加厲,要未來10年的樓價穩定下來亦肯定是緣木求魚,弄得不好,恐怕會像過去十年般大幅飊升,除非長期借助辣招去管理需求,以遏抑樓價。

 

張炳良在發言中提到,「有需要時遏抑外來及投機性需求」,這就是辣招長期化(特別是遏止內地買家來港購買物業和趕絕投資者)的伏筆。

 

這種扭曲市場的措施,若然弄到長期性,我是絕不恭維的。

 

 待續 ~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