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刀事件,誰是誰非?(5)
(原文發表於2013年10月03日)
醫術其外,角力其中
今次封刀事件,牽連威院、中大醫學院幾名高層,外界普遍懷疑是內部權力鬥爭。
馮康說,「今次不是懲罰,又非涉及政治角力,或人際關係問題」,自己於事件中唯一的考慮是病人安全,絕非任何人事問題,他認為7位投訴余卓文的心臟科醫生的投訴,是因為擔憂病人安全而非其他人事考慮。
真的這樣嗎?
余卓文自己亦對事件感到突然,不清楚是否涉及人事鬥爭,但強調過去與同事及下屬合作融洽,不時有意見交流及討論,「無感受到明顯反對聲音」。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認為,余卓文事件,威院管理層處理手法有改善空間。如果事件不涉及人事糾紛,可以更和諧處理。
周一嶽指出,要一班醫生簽名(投訴余卓文)的事,一定不是一個人的問題,而是領導和管理層出了問題。
關焯照質疑,『為甚麼有超過半數的威院心臟科醫生投訴余卓文呢?雙方似「敵人」多於「同事」的關係。而根據余卓文的解釋,他在事情發生前沒有聽聞過自己被投訴,也不知道院方在他背後進行「通波仔」表現評估。這情況是不尋常,因為余卓文作為威院心臟科主管,絕對應該於事前已接獲通知,將會有此評核進行。但事實是余卓文是被投訴後才恍然大悟,可見事有蹺蹊。另外,評核結果一出爐,便有七位醫生隨即投訴余卓文,是巧合還是刻意安排,實在耐人尋味。』
余、梁、周及關四人看來都懷疑事件存在內部權力鬥爭或人事糾紛。
在香港,從來祇有受害病人或其家屬才會告發指控醫生疏忽,損害病人的安全。像封刀事件那樣,由一群醫生對外大張旗鼓告發指控自己團隊一位醫生(特別他是該群醫生的頂頭上司)因疏忽而損害病人安全,是絕無僅有的新生事物。不少人(特別是醫療界的)都覺得事件不尋常,懷疑涉及人事鬥爭及另有政治目的,我亦有同感。7名心臟科醫生不動聲色聯名炮製數據突襲頂頭上司余卓文,活脫脫似足一場軍事政變。問題是,這7名心臟科醫生是出於自由意志主動出擊,還是被指使現身被動地出擊。
醫療界爆出的內幕
封刀事件爆發後,醫療界爆出不少內幕,且引幾則給大家參考:
1. 余卓文於醫院內對人要求很高,下屬都很怕他,在醫學院內的人際關係一般;他試過覺得病人不合適,而取消同系醫生的手術,可能因此招怨;也有人認為余「霸住」資源不放,包括不讓下屬出席國際醫學會議和發表論文;余卓文以往不是專做「左心耳封閉手術」範疇的手術,本有其他醫生打算靠此脫穎而出,卻被余卓文插手其中,令其他醫生都出現怨言;
2. 余卓文雖然是威爾斯醫院醫生,其實是中大員工,現時不但被威院「封刀」,還被中大停止職務,看來是中大家事,城門失火燒起上來。
圈內有說法,事件起因是余醫生能力極強,醫學地位及社交手腕同樣高強。早前,他成功找到富商捐出一億元予心臟科。不過,中大認為捐款應先撥歸中大,再分配給心臟科,余對安排有意見,鬧出分歧,適逢有人主動或被動告發他的手術表現似乎有問題,兩件事同時發酵起來;
3. 威院心臟科團隊不和諧已廣為人知,有人不滿「微管理」(micro management) ,過去數年已流失多名醫生,近半年出現更複雜的人事問題,致有人覺得生存受威脅而取證反擊。禍因是團隊內有嚴重的矛盾及管理問題;
4. 余被封刀後,7名聯署投訴他的中大和威院心臟科醫生,預料會分別獲得晉升或委以重任。今年2月,新界東聯網馬上安排威院心臟科顧問醫生陳日新暫任心臟科主管,若余不再復職,陳可升正。負責撰寫內部稽核報告的威院心臟科副顧問醫生鄔揚正,亦有望獲提升為顧問醫生,並接管心導管介入中心主管。
若余卓文被「踢走」,有證書可造「導管主動脈瓣植入手術」(TAVI)及「左心耳封堵手術」的中大心臟科副教授林逸賢順理成章可接管這兩項目的發展,林又可繼承由余卓文籌募及管理的研究發展基金;另一中大心臟科副教授甄秉言亦會參與基金管理。而威院心臟科副顧問醫生陳堅燕或會擔任放射影像組主管;
5. 醫管局對公立醫院的手術一直有臨床稽核機制,會根據手術後出現併發症比率、病人留院期間死亡率、手術後30日內不治比率等,評估整體成效;惟相關數據亦受查核時期長短、病人病情輕重及年齡等因素影響,故經常遭受前線醫生質疑。今次事件中指控余卓文的數據,亦因上述原因未能令人信服,至現時出現種種爭議。有了解事件的心臟科專科醫生指威院處理事件實有不妥,伊利沙伯醫院早年有醫生為病人通波仔,十日內三名病人死亡,事件不了了之,而現時僅根據投訴人提供的數據,便勒令余卓文封刀,令人質疑醫管局是雙重標準,或涉及醫院政治權鬥。
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冰封三呎,非一日之寒。綜合各種資料,看來是因為余教授少年得志,身居高位,不大懂得利益平衡,有時且不免盛氣凌人,由是結怨、招忌,最終導致一場出人意表的軍事政變,余教授暫時成了階下囚。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