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不可廢
(原文發表於2006年1月24日)
超過一萬名教師於1月22日參加由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發起的「爭取減輕教師壓力遊行」,要求政府盡快設法減輕教師壓力,包括停止縮班及暫緩執行教改等措施。集會期間,教協會長張文光在台上發言時直斥,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是壓迫教師的始作俑者,她的失言令教育界震怒。張文光又說,教改是教育界的文革和大躍進,導致天怒人怨。在場教師不住高喊口號,其中更有高叫要求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為較早前的言論公開道歉及下台。部份遊行標語相當激動煽情:一籮飯焦分萬份,倒了飯焦有得睡;羅天網地推教改,范銅冶鐵日不同,椒鹽撲鼻老師苦,芬芳桃李一掃空;you李down the羅,you head for a fall。
教師得勢不饒人,此次項莊舞劍,看來志在沛公,沛公不是羅太而是教改,教師們不僅要羅太下台,更要教改下馬,至低限度要教改日後以不再是教改的形式進行。教改真的是這般不堪嗎?這倒值得認真研究。
過往十餘年,香港的營商成本據高不下,而人才則普遍缺乏及素質差,這就大大削弱了香港的競爭力。
營商成本高是因為員工薪金高、辦公室及店舖租金或樓價高,高到世界有數。近二十年來,香港人(特別是40歲以下)的素質下降得十分利害,一般來說,思考力很差,急功近利,做事馬虎,毫無責任感,祇問收獲,不肯付出,耽於逸樂,討厭學習,知識不紥實,中英文水平低。人的素質低還可以從教育的普及性及程度看出,香港的三分之一的勞工及三十歲以上人口的六成僅接受過中三甚至更低的教育。
營商成本高,最終一定令產品或服務的價格高;人的素質低,最終一定令產品或服務的素質差。兩者都嚴重影響香港的競爭力。
人的素質低,唯有透過教育來改善。誰要為人的素質低負責?政府、社會、學校、家長及學生都各有責任,但目前的教育制度及教師素質肯定問題最大,特別是教師,素質普遍較差。很難想像﹐教師中英文水平不高,竟可調教出中英文水平高的學生;教師思考力不強﹐竟可調教出思考力強的學生;教師品德或價值觀不佳,竟可調教出品觀佳的學生。目前的教育制度已無能培養香港經濟體系所需要的數量足夠和素質好的各方人才,因此教改是必需的,是刻不容緩的。
教師批評:實施教改後教師要做更多文件上的工作,根本沒有時間多與學生接觸;教改不但沒有令教學質素提高,反而令教師虛耗精神在大大小小的評核當中;工作壓力大,令家庭時間減少。
我相信教師們的申訴都是事實,但這祇說明教改執行上有偏差,不足以推翻它方向的正確性,而執行上的偏差,完全可以透過檢討及修訂來矯正。在高度競爭的社會,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需要付出重大代價和面對巨大壓力的人很多,不獨教師為然。教師英語水平不過硬,教統局要求他們進修英語及接受語文基準試是合理的,而給他們五年時間去闖關亦十分合情合理及寬容。在商界,對不稱職的員工,大多立刻撤職了事,怎會給五年時間讓你進修適應。
羅范椒芬一句:「如果是,為甚麼祇有兩位老師(自殺)呢」,從人情角度去看,是失言,但我看她祇是想闡明,在無憑無據的情況下,不能判斷教師的輕生,是否因為教改,畢竟自殺因由甚多。將羅太的一時失言,無限上綱為不面對現實、對教師沒愛心及涼薄,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張文光說教改是教育界的文革和大躍進,言重了,但教改肯定是一場大改革。改革少不免會觸及許多人的既得利益,教師們的怒氣怨氣不難理解,但我希望他們除了看到自己的利益,還會看到香港的整體利益;除了看到短期利益,還會看到中長線利益。
教改是否無可非議?當然不是!它的問題很多。教育起碼應具備三種功能:傳授知識(包括工作所需技能);啟發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及價值觀。
教改重點基本上祇放在傳授知識的進一步完善,其他兩點就擺在一旁。在現階段我不想深責,教改茲事體大,要循序漸進!大家要多一點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