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過往不只一次指出,香港經濟壞在失卻競爭力,而競爭力弱則在於營商成本太高,與鄰近的珠江三角洲比較,尤其明顯。在聯繫匯率不變的情況下,要恢復香港的競爭力只有一途:讓商品及服務價格下跌。
97以來,一般物價大幅下調,樓價更大跌62%,但作為營商成本最重要環節的薪金整體跌幅卻相當溫和。減薪幅度較大的主要在新入職僱員,減幅由25%至50%不等,在職員工(佔勞動力市場85%以上)一般減薪不多,部份僅被削減雙糧、花紅及某些福利而已,減幅由8%至15%,大部份在職僱員大抵仍能保持97前的薪酬。
在職僱員大部份能免於難,主要因為老闆大多不想打擊員工士氣,可支?的盡量不減薪,逼不得已,才裁員來代替之。
在職的打工一族,當然希望這種情況在經濟衰退期間能天長地久。但我不得不指出,這種期望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愈來愈變得不切實際。當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當失業率進一步攀升而市場薪金續跌,當新入職僱員與在職僱員的薪金差距進一步擴大,老闆為了企業的生存,最終必會向在職員工的薪酬開刀,薪酬愈高、代替性愈高的就愈危險。更要命的是,在職員工的薪酬,不僅在短期要向新入職員工或當時的勞工市場靠攏,中長期更要向國內大城市同類別、同級別的靠攏,而中港的融合會加快這個薪酬調整的過程。這個過程自然十分痛苦,但卻是大勢所趨,無可避免。我們可以做的,只是縮短這個調整期和減少整體痛苦。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目前的薪酬非大幅度地、盡速地調減不可,這是很吊詭、無奈的一種選擇。
減薪乃恢復香港競爭力的主要途徑之一!在這個意義上,公務員及公營機構員工千方百計地頑抗減薪,是十分自私和反歷史潮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