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樓,趙括之功過定評,且不論。
戰國時代的秦趙之戰,係為爭奪上黨地區。有D似當今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爭奪納卡地區,最後亞美尼亞讓步。很痛苦,但也算是明智。
而長平之戰,賭註太大。秦國和趙國,都征調十五歲以上男丁上戰場,可謂傾巢而出,不成功,便成仁。
其實,若趙國戰勝秦國,秦國也可能為趙國所滅。若趙吞秦,則其余六國,勢將被趙國所滅。六國的最終結局是一樣的。所以秦趙僵持對峙不分勝負,符合六國利益。六國不出手,希望維持平衡,可以理解。同時也是不敢得罪其中一方。因為未對決前,冇人知道最後誰勝出。
避免對決,拖延時間,似乎是當時更合理的選擇。但天下一統,乃是大勢,若非假手於秦,即假手於趙。拖延只會令天下人更痛苦。張大導演的電影-英雄,表達了類似觀點。
再舉例,今天美國,7100萬人選侵侵,7500萬人選拜登。侵侵拒絕認輸,同拜登陣型僵持,拖延時間,令美國社會更痛苦焦慮,傷害更大。是同樣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