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近期签署《大而美法案》,取消800美元以下跨境包裹免税政策,并对中国新能源、技术合作等领域加码限制,同时威胁对日本、加拿大等盟友加征高额关税,甚至扬言“用关税取代所得税”。这种单边主义的“关税大棒”,看似强势,实则是饮鸩止渴的经济自残。
一、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质是“经济民粹主义”。英国经济学家罗思义指出,美国加征关税的直接后果是推高本国通胀,每年给普通家庭增加2000-3000美元负担,而美联储被迫加息将进一步抑制经济增长。以加拿大为例,35%的关税导致美国汽车产业链成本暴增,密歇根州工厂面临停产风险,而加拿大反制措施直接打击特朗普的农业票仓。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策略,连共和党内部都出现分裂,7名参议员联名要求收回总统关税权。
二、撕裂全球化,加速美国孤立。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试图强迫盟友“选边站”,但结果适得其反。日本首相石破茂强硬表态“绝不妥协”,巴西总统卢拉联合南美国家筹建“共同市场”对冲美国风险。更讽刺的是,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反而倒逼中国加速自主创新,如电动汽车、光伏等领域已实现反超。
三、短视政治操弄,埋下长期隐患。
特朗普将关税称为“比爱情更美丽的词”,甚至鼓吹用它替代所得税,这种极端主张暴露其政策内核——用短期政治表演掩盖结构性经济问题。历史教训深刻: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曾加剧大萧条,而今天美国若重蹈覆辙,全球供应链重组将使其制造业回流计划彻底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