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27013    回應:19

樓市危險之處是購買力被嚴重透支

湯文亮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現在十個評論樓市的人,有九個半話樓市不但沒有危險,甚至仍然有上升空間,就算供應增加都沒有問題,因為購買力澎湃,在某個程度上並不能說他們是錯,不過,是時空交錯,他們所說的澎湃購買力基本上不屬於現在這個空間,說得實在一點,這是未來的購買力,地產商用乾坤大挪移手法中的父幹,高成數按揭將未來購買力轉移到現在,做成購買力澎湃,樓價飆升,但最令人擔心的是現在供應仍未達到合理水平,地產商已經嚴重透支了未來購買力,打後幾年,當供應增加,但本來屬於當時購買力又已經被現在透支,到時的樓市走勢會如何,我相信不會是一個未知之數,而是一定會向下調整。

  我並不相信咁多有識之士不明白這個道理,不過,他們亦知道在透支未來購買力之下,樓市現在下跌的機會不大,我是極少數的一個人講樓市會向下調整,但我怎樣努力也沒有用,始終敵不過乾坤大挪移手法,我只能說現在購買力被嚴重透支,大家要小心供應增加對樓市影響力,入市要量力而為,不要被乾坤大挪移手法移了入市。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回應 / 留言規則
  1. 禁止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
  2. 禁止以名稱/暱稱/綽號/同音字等批評或映射任何人士、機構、公司;
  3. 禁止發佈有關招聘、推銷、廣告等內容;
  4. 禁止公開任何個人資料(如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即時通訊帳號等)。

敬請留言者自律。本網站保留刪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權利。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真真薯片 2018-03-05 09:31:35
博士唔洗擔心, 當購買力被透支, 林鄭已經準備好放寛按揭成數, 為樓市注入新購買力
2. FULL PAY 客 2018-03-05 09:32:27
咁不如鼓励full pay 買楼。從今开始,首置客如果一毫子都唔借買一手或是二手,政府承諾免收印花稅。


4. Koichi Fuyumi 2018-03-05 10:05:25
另一個市場流行的說法我個人亦抱懷疑態度。

不少人說現在借貸比率低,不少人已經供完層樓。所以就算跌樓市都無沽壓。

如果單講自住還勉強收貨,但收租客就很難講。因為租金回報太低,從現金流角度根本是補貼租戶居住成本。收租客唯一繼續持有樓宇動力就是等樓市升值。如果樓市停下來,甚至不升,難保部分收租客不會做資產轉移到其他高息資產
5. 自我陶醉 2018-03-05 11:07:39
美國加速收水,歐洲準備收水,連日本都話出年收水,史無前例嘅嘅泵水遊戲即將落幕,等睇下一台好戲上演。
6. 博士 2018-03-05 11:11:23
個個都話收水,借了水的人就有危險
7. 引力一快 2018-03-05 11:20:41
国內大小发展商借贷成本平均有十厘,这现象有十年了,还未爆。
8. 自我陶醉 2018-03-05 11:31:17
博士,

只要唔係不自量力賭到盡,根本唔會有問題,無論如何收水係下一個“新常態”,機會只會留俾有準備嘅人。所謂食得鹹魚抵得渴,博士洗乜戥人擔心!  

9. Johnny 2018-03-05 11:37:58
To 4F,香港買樓收租依然有3厘,而且樓價持續向上,回報豐厚。
如果收租樓賣左辣招之下基本上買唔返,咁又有幾多人會冒險賣樓轉移其他資產?
10. Koichi Fuyumi 2018-03-05 14:44:51
9樓朋友,和你分享一個故事,如果和我家某長輩的經驗雷同實屬巧合

某長輩16年買了某何文田新屋苑兩房單位,大約13m,去年底收樓,最近放租出去了,月租22k。回報~2%。

如果某長輩用呢筆錢買中電或5號仔,年息約3.8%。每個月可穩袋41k

還不要計背後管理費~4.5/呎,一個月大約2.6k。其實買樓收租,落到袋連股息一半都無。

但某長輩仍然開心,因為現在兩房差不多升到15m了。他反問我,有什么資產可以一年收1m回報呢?這句讓我當場啞口無言。買樓,資產增值才是王道。

回覆你的問題,你認為因為政策限制,賣咗樓好難買番,所以收租客不會在樓市下滑時放售;但我想反問一個問題,為什麼變現之後一定要返買樓呢?大升市時期我可以理解。但如果樓價開始平穩或下滑,不能帶來資產增值的時候。為什麼我不去買其他增值能力或Yield更高的資產呢?如果退一步,根本就不會買樓,細想買樓流程的限制還有什麼意思呢?

p.s. 當然你投資劏房或其他低價細樓,租金回報會高於2%,但平均租金回報不及Blue chip股息才是我想講出的意思。重點是理性投資者現在沒有把房產轉換到其他高息資產,最主要原因還是等升值,和租金回報基本無關的
11. 真真薯片 2018-03-05 15:22:29
借突左既解決方法, 就係再借多d, 去庫存其實就係提高估價同按揭成數, 借新還舊, 香港如果放寛成數, 會有一樣效果
12. 十一哥 2018-03-05 15:58:08
早两年有個街坊想買個車位自用,當時市价两球左右,冇人肯賣,成日呻,我就隨口叫佢用两球買5号仔收息,夠租两3個車位,5号仔當时50樓下,而家車位2球半左右,5号仔76左右,車位租冇乜上落4千6左右,点計?
13. 十郎 2018-03-05 16:20:13


      你都識講 " 還未爆 " , 即係有共識會爆喇。呢樣野就係你的 "偶像 "整日話內地高危的原因。

      借十厘息做生意 ? 睇上市公司的年報 , 做100億生意 , 純利幾億咋 , 即係幾個巴仙 , 比足你有15%純利 , 交左息得5%落袋 , 一額汗。做放數仲好喇。


14. 真真薯片 2018-03-05 20:45:45
FM兄,

買樓收租既回報, 同你係幾時幾錢買有好大關係, 如果買入地霸開價透支未來升幅既新樓黎收租, 回報當然低, 同時亦有唔少14年前買入起2手樓收租收緊5厘以上, 再早d買回報更高, 所以問題係100個收租佬入面有幾多係早買幾多遲買, 越遲買越貴買既收租佬沽貨機會越大, 不過在下所見, 遲買貴新樓既業主, 有唔少係自住新樓, 舊樓放租, 新樓就變成一種消費, 果批人連放舊樓可以退稅都唔肯放, 起碼到呢一刻咁多新樓入伙都未見沽貨潮, 遲d可能有, 唔知

至於其他投資產品, 經歷左咁多次股災, 在下覺得玩股既人越黎越少, 今次大牛市玩既人遠少過以前, 其他 講股既blog都越黎越少人, 散戶投入度同舊時差太遠, 感覺就好似一間賭場出晒名坑人搞到臭名遠播, 冇乜人玩了
15. 同意真真 2018-03-05 21:06:47
我分別在2002,2007,2011,2016買入四層新界及九龍兩房單位收租,十年後退休時四個收租單位都會是現契樓,咁可以靠租金收入支持一個比較富足的退休生活。

沒有動因可以令我沽現在hold 住的收租單位,因為年紀大咗以後再買樓好難再借錢。

股市難玩,香港親友同事發達的大多都是靠物業。炒股長遠計都是損手居多。
16. Koichi Fuyumi 2018-03-05 22:05:03
有道理,當然我是為了寫出來更有Dramatic 效果我才這樣子寫

其實正確玩法係不論買入價多少,一概用現價計Yield。如果唔係90年代四蚊買未拆細滙豐的人出嚟同80年代用二十萬蚊買樓的人出晒嚟,啲Yield 咪變晒100%+

如家中某長輩例子,實際Yield 約為1.76%。當然何文田常盛街是老牌豪宅區,又是新入伙屋苑,回報是比較低的

但不管怎寫,核心思想是一樣的,現在買樓主因是資本增值而非收息,想收息大把更好選擇。如果樓市轉勢,理智投資者將會轉移資產,不論他有沒有做Mortgage。

一句總結:有持貨能力,不等如有持貨動機。
17. 真真薯片 2018-03-05 23:03:29
FM兄,

目的決定手段, 如果閣下要分析呢一刻應唔應該買樓收租, 就用現價計yield, 如果閣下要分析一個早分已經買入單位既收租佬是否應該沽出單位, 就應該用買入價計yield, 以閣下既20蚊匯豐做例子, 假如真係20蚊買左匯豐持有至今, 而有人問你是否應該沽出匯豐, 就應該用20蚊黎計yield, 由於息率太高, 所以答案係唔應該沽出, 早買樓收租既人答案都係一樣

當然, 如果問今日萬5蚊買堆填區新樓收租有冇投資價值, 在下會答冇, 因為地霸開價過高, 透支左未來升幅同時壓低回報, 一有風吹草動跌兩成即蝕入肉

在下唔係睇好定睇淡, 而係議事論事, 早買樓既人享受高回報唔會沽, 今日去搶新樓收租好易輸, 兩個結論表面上一個唱好一個唱淡, 其實兩樣都唔係唱好唱淡, 而係同時存在既事實, 可以並存, 呢個亦係地代sell人買樓最大既邏輯誤區, 某某人200萬買果個屋苑發左達, 所以我今日應該用700萬黎同佢接貨? 因為買果層樓就會發達?實情係200萬買果層樓就發遲, 你700萬就蝕死你
18. Koichi Fuyumi 2018-03-06 00:47:23
我認為用買入價計yield 是誤區。這亦是我們常常在新聞看到的報導,老板退休後,兒子結業把舖位租出,賺取和以往相比倍計的收入。

不管你用200萬還是1000萬去買資產A,只要資產A估值是1000萬。你今天就有1000萬變現能力。你就有option選擇去保留資產A還是去買1000萬0405賺取6厘息(benchmark)

假設資產A每年可以提供20萬利息收入。不論你自欺欺人地用200萬做分母計成10% Yield還是務實地用1000萬做分母計成2% Yield。只要資產A沒有升值,你下年度的都擁有1020萬資產(1000萬asset+20萬cash)。

假設benchmark的是0405。同樣資產不升值,收到60萬股息。你下年度的將會擁有1060萬資產(1000萬asset+60萬cash)。你只要持有資產A,不論你是用200萬買入還是1000萬買入,你下年度都是相對benchmark跑輸了40萬。在這預期下,理智投資者應該進行資產轉移。而且和資產購入價無關。
19. Luguo 2018-03-06 07:43:37
是否透支未来购买力我就不能肯定,以三年后的价格(已假设十五点升幅)来定价就看得出。
20. 真真薯片 2018-03-06 08:42:57
FM兄,

大家各說各法, 各自表述, 唔需要自己既意見就形容係務實, 人地既意見就係自欺欺人既

好多業主早買樓收取緊高回報, 資產值亦大升, 博士就係其中一個例子, 如果405真係又穩陣又高息, 點解業主們唔一齊退樓換股賺取更高回報? 總有原因, 好多人都放棄港股, 呢個情況同大陸人傾向買樓唔買股有d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