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踢爆有地產商將工廈變做商廈出租出售,當中水務署的顧問公司亦租用那些商用的工廈,不少人覺得很奇怪,那些是違規事件,點解地產商夠膽起,而又有人夠膽買,況且,走到和尚走唔到廟,工廈始終是工廈,當事情被踢爆,政府一定會採取行動,損失就是買了那些工廈商用單位的人,而且,並沒有時間限制,隨時會被檢控,他們其實是要冒很大的風險,難道他們不知道。
買那些工廈商用單位的人絕對知道箇中風險,但他們又知道,政府從來沒有嚴厲執行那些違規事件,久而久之,令到一般人都會相信,政府是默許那些商用工廈存在,吸引更多人違規,到了事情被揭發,已經是大到不能執行有關法律,唯有讓違規事件繼續發展下去,寄望下一任特首及官員可以解決問題,或者由她揹起這隻鑊。
如果政府一早就控告那些違規地產商,其他地產商就會有所警惕,不會以高價投地或者補地價,出售時就不用包裝成為商廈出售,雖然地產商在出售那些單位時有說明那些物業是工業用途,不過又暗示可以用作商業,政府是不會理會,令到買樓的人有所錯覺,以為工廈商用是得到政府默許,有人或者會很奇怪,那些違規事件怎可能會發生,其實在最初時只有少量違規事件,但政府各部門視而不見,官員們不但認為數量不多,而工業轉商業對樓宇結構有沒有影響,唔係好大件事,更加唔覺得是違規,久而久之,數量達到不能控制地步,如果政府在違規事件出現時唔好當是小事一樁,即時作出檢控,今日,地產商及買了那些工廈商用單位的業主就不會徬徨,有人問我,從外形來看,很難分得出是工廈抑或是商廈,外形分唔出唔緊要,check 下大廈負重,如果每平方呎是150磅,一定是工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