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樓買得早 人生勝利組?
撰文:沈帥青
欄名:港是港非
置業是人生大事,新居屋超額認購,連中學生也遞表。十多歲就擔心日後無樓,抽中由家人「供住先」。樓市愈升,年輕人愈心急。為上車機關算盡。買樓早,就等於人生勝利組?
樓價一直升,3年前400萬元私樓是「窮人恩物」,如今連公屋也破400萬元了。上車難度愈來愈高,父母為子女着急,年輕人更急。新一期居屋日前截止申請,前往交表的申請者不乏還未畢業的大學生,更有中學生。
父母資助首期 當「畢業禮物」
被傳媒追訪的遞表中六學生,指希望擁有自己的家,因樓價高企,擔心日後無法負擔私樓,故當下便抽居屋,抽中由家人幫忙供樓。至於未搵工就抽居屋的大學生,則說看到家人花400多萬元買400呎單位,故此要未雨綢繆,首期由家人支付,供樓就自己負責。
十多歲便擔心上車,究竟是未雨綢繆抑或荒謬?上車買樓、抽居屋、排公屋,成為年輕人之間的熱門話題。筆者身邊也有年輕人朋友,有大學畢業還未找到工,已獲父母資助首期買私樓當作「畢業禮物」,訴苦未有收入就背負供樓壓力。友儕間覺得是「曬命」,一早可上車,何苦之有?
前年房委會推居屋餘貨,約1.4萬人遞表,當中就有約1,000人是沒有收入的人士,主要是學生,明知單身被抽中機會不高,申請費200大元,對他們而言,等於買張六合彩,一旦博得中,就如人生中頭獎。
年輕人開口埋口就計算如何盡早上車,父母有積蓄又願意付首期,就順理成章開心置業。
中學生抽居屋,在在反映年輕人如何重視一間屋,上車與否,就變成人生的成與敗。去年網上一段去女友屋企見家長的潮文及影片都大受歡迎,說的就是擁有一層樓,居屋或公屋,又或者沒樓在手,就決定了你的人生。
網民感歎命運好與壞,就在於一間屋,當「有樓」變成了成功象徵,可獲得他人另眼相看,趁早買才是贏在起跑綫。
人生勝利組不可少了一間屋,這想法何來?不難理解,看看樓價不停升,有多少因此獲得人生第一桶、第二桶甚至更多桶金?年年一成幾成的升值,帳面「賺」不停,打工仔收入每年加多少?第一層自住,第二層放租,還可做包租公每月等收租,年年加租,怎不令人覺得比起打工好?
不少父母甘願為子女付首期,認為子女有供樓負擔就會修心養性,專心工作,無謂的娛樂花費就要慳,一併改掉「大花筒」性格,有樓供後,被迫變得識慳,未必不是好事。
十多歲為上車籌謀 未免荒謬
在香港生活,若不供樓也要租屋,租金不便宜又年年加,上車並非壞事,但若十多歲就開始為上車籌謀,則未免荒謬。
比較外國首次置業年齡,如德國和日本是42歲,英國37歲,香港人就算「為勢所迫」要上車,也不至於中學便開始吧?
供樓是動輒20年、30年的負擔,好處不是沒有,但也是一種經濟上的束縛。每月供數千元甚至上萬元,人生很多計劃都可能受影響,旅行玩樂只是小事,working holiday又或創業等,也未必敢多想吧?
在人生當打年紀,早早宣告年少輕狂歲月提早結束,這固然是上車早的代價,況且常言道:樓市有升有跌,雖然幾時跌,沒人說得上,但勉強上車又沒多少積蓄,卻是實實在在的潛在危機。
去年有保險公司發布調查,指港人最大夢想已從環遊世界變成買樓,但「夢想」一早實現,是否好事,卻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