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美國汽車業蓬勃,4大汽車公司:通用,福特、佳士拿及美國汽車,每年均錄得大幅盈利,長此下去,4大車廠要將美國瓜分,於是宣布提高利得稅,實行寓禁於徵。
香港地產有當日美國汽車廠的影子,不但與政府的房屋政策不配會,還經常在對峙局面,除不勾地,不補地價外,又任意編排樓層數目,任意將面積「發水」。雖然後兩者現在所斂,但亦有學者現身替地產商講好說話,指政府規範樓宇的政策,其實際效用不大,未能遏止炒風。政府要規範及遏止炒風,尚有很多招數,不用急於推出上述政策。
現在,購買住宅樓宇要即時繳付釐印費,但很多地產商的律師會主動替購買樓花的人士,向政府申請延期繳付,若最終不成交,可以申請豁免,對參與者是沒有損失的。若香港政府擔心個案有虛假成分,誤導市民,只需要要求買家立刻繳付釐印費及不退回,相信會杜絕大部分虛假個案。
目前,有部分大額成交是以離岸公司(俗稱BVI)擁有,銀行業人士都知道,很難為BVI公司提供貸款。最終擁BVI有的人士可能牽涉犯罪集團、使黑錢、貪污等活動,為中、美及其他各國政府所不容。若最終規定BVI公司不能購買物業,必須增加透明度,讓市場人士對購買者更加了解,就會起正面作用。
過往BVI公司置業的人士,最大作用是逃避遺產稅,現在該項已取消,毋須再以BVI公司置業,因為一旦經用BVI公司置業,會計手續繁複,又要申報各項反恐、反洗黑錢等文件,他日更不可能以公司轉讓形式出售物業,實在自尋煩惱。
今日評論
寓禁於徵這個方法好使好用,所以,政府不厭其煩,一而再,再而三,用這個掩耳盜鈴方法,但亦有人會認為這個方法既有效又可多收稅款,何樂而不為,其實,這個方法會令有心付甚至是初次置業人士更難買樓,同時要付出更多,因為大多數業主都不急於賣樓,買樓之後有可能再回購,又要付那些辣招稅,既然如此,在賣樓的時候提高售價,用以彌補未來買樓時要付的辣招稅,政府本來想幫助那些初次置業人士,誰不知要他們付出更多,幫助他們變成害了他們,我相信亦不是官員們始料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