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有分析及有建設。
引刀無建設,現在樓價高,引刀分析年底CCL 118或以下。我buy 法子,亮劍及PP CCL 118 以上。
這裡的發言,全有紀錄,兩年後再看就知誰對誰錯。朋友剛租樓,業主是大陸人,這正明三好友分析正確。
再思十大不買樓的理由(一)
2013/10/9
Nokia手機究竟仍有人使用嗎?機價平但點解仍然少人使用,而令至Nokia業務急跌被迫收購?試看買Nokia手機與今天香港樓價這個相對論。
曾看過一本書《樓市敗局:十大不買樓的理由》,書中指出現時香港樓價偏高,縱使或再有不理性的升幅,但從理性投資角度而言,現時入市隨時會“贏粒糖,輸間廠”。
書中十大不買樓的理由:
(1)人口老化;
(2)未來供應量會大增;
(3)投資回報率極低;
(4)未來息口上升;
(5)內地人購買力能否持續成疑;
(6)香港入息中位數10多年都沒有上升;
(7)政府不斷打壓樓市的政策風險;
(8)樓宇會不斷折舊;
(9)香港似乎漸失競爭優勢;
(10)不想一世幫地產商打工。
第一點人口老化:或許香港大多數夫婦寧願飼養寵物,都不願背負四百萬兒女債,因而不去生育,但最近發現八大高等大學學府內,說普通話之人士多不勝數,大陸來港的學生比例急劇增加,畢業後還可以留港多一年去找工作,延續七年便得到永久身份;再加上大陸親人團聚是香港未來人口之新力軍,即使本地人口老化,相對影響仍是比較少。
第二點未來供應量會大增:2002年特區政府作出重大決定,停建停售居屋,直到2007年,政府才重推出房屋貨尾單位。現在全香港居屋的存貨只有4000多套,也沒有新公屋。私人樓宇在2008年只有8000多套,是歷年新落成私人樓宇最少一年,而當年的拆遷量就有1000多套,淨供應量只有7000多套。而在2008年香港有40,000多個新婚家庭,其中有一半是香港人與內地人結婚,假設這一類家庭有一半留港,香港的新增家 庭便已有30,000多個,但淨增樓宇只有7000多套。即使香港政府現在開始重建居屋,因為房地產開發至少需時2至5年,未來很難極速地解決供應短缺問題。
第三點投資回報率極低:股巿起落變化又大又快,隨時變蟹貨,恆指自2011年由23000多點下調再升都至今只得仍是23000幾點,成交額大縮水,投資者對股票暫時難以回復信心,反之實物投資較為可取。但未來本港人口將不斷增加,但目前土地伸展不足,美元低息間接令港元貶值,吸引更多大陸人自由行來港購物、定居或做生意,由於低息環境持續,銀行仍處於水浸狀態,相信2013-2014年只要不出現較大的外來衝擊,樓價將會平穩橫行。
第四點息口上升問題,美國重申明後每年加一厘,這對市場對通賬的威脅仍有戒心,磚頭的保值能力再度保持。
第五點內地人購買力能否持續成疑:香港樓價已全線超越1997年的高峰,2011年第三季度內地資金佔香港樓市總成交量的 53.9%,2012年第一季這比例則有36.8%,內地資金早已成為香港樓市的主力。商業住宅也早已超越1997年的水準,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顯示,2012年3月寫字樓物業售價指數已達303.7點。過去廿年香港變化很大,特別是內地資金參與,從央企、金融機構、民企、個人富豪等,都成為香港樓市的關鍵參與 者。內地資金來港,最初是央企國企第一梯隊,並紛紛將寫字樓冠名為地標式建築,如中銀大廈、中國五礦大廈等等,第二梯隊是民企和個人超級富豪,雖然現時樓價均升了不少,但不少資金充裕的投資者,甚至基金在不多選擇情況下,面對每年5%的通脹侵蝕,投資者只有將資金投資到房地產市場。香港私人住宅的租金回報率約3-4%,而香港寫字樓平均回報率雖然不超過4%,但香港的供應量仍然非緊張,非金融類公司在港擴展仍有強勁需求。
第七點政府不斷打壓樓市的政策風險:最近溫總理在全國人大記者招待會上談論到香港深層次矛盾,一共談了五點,最後一點就提到了「改善民生」,房地產是香港社會階級矛盾和民生 問題最具體的體現,細心去看領導人「改善民生」其背後意思,不是叫政府去打壓全港樓市,是要處理一些不滿政府政策的社群,要落實滿足一些未能上樓的基 層人士,如果香港樓一夜間大跌40-60%,除了會影響庫房收入外,中央是不忍見到香港不穩而影響外商繼續投資,間接牽連大陸開放政策。
第八點樓宇會不斷折舊:樓價取決於其建築成本的價值、發展商的價值、土地的價值;此三點我們會於稍後討論。高價買入土地價值及由聲譽良好發展商所建的舊樓,其樓價反比全新的假豪宅優勝,於上節提及1997年新樓浪翠園曾升至$8,000/呎,而與當時有三十年舊樓太古城樓價不相伯仲,但十年人事幾番新,今天太古城已升至$10,000以上,但浪翠園卻只停留在$4,000水平,所以寧買優質舊樓也不買劣質假豪宅。
第九點香港似乎漸失競爭優勢:如果香港經濟失去優勢,任何行業都受牽連,難以獨善其身,連生活也成問題,更枉問居住困難。而且這情況對整個亞洲都是一樣,絕無單單香港面對。
第十點不想一世幫地產商打工:長期以來港人買樓穩陣,買股是賭博,是港人一大迷團?買樓的安全感,其實來自樓價不似股價般,不斷跳上跳落。房地產在香港人的財富中佔有重要比例,中產階層家庭總資產可能不過幾百萬,房子已經佔了幾百萬,1998年樓價大跌,很多人負資產,比如買入樓價是500萬,貸款350 萬,後來樓價跌到300萬,賣房還不夠繳付貸款。如果美國人遇到這種情況便一走了之,香港斷供比例遠低於美國。這一方面是因為文化差異,中國文化看重物業,即使房價大跌也不斷供,美國人如果逃到另一個州,銀行不容易找到,而香港地區小,無處可逃。如果斷供的話,銀行可以強制申請貸款人破產,破產的家庭在4年內在各方面都有限制,信用破產也難以再找工作。仇富是政治考慮,如果硬要和地產商對抗,不如移民到內地中山或是雲南地方,那邊環境一定適合一些與世無爭的人。
所以除了第(6)點外,其他要點暫時都未必能真正影響樓價即時大跌。但本人重申,如果2015-2016年後美國可能會開始加息,按揭利率稍升至高於租金回報率的時候,而到時香港新樓供應量也開始正常化並供應量增多,樓價又不斷升至不合理水平,租金升幅也追不上,屆時樓市便可能真的會出現下跌週期,讀者應留意這一點。
Nokia手機價雖然平宜,但其價值不單看其實用率,而看其內涵值,市場永遠是決定的因素,香港樓價有著一副地理優勢,處於華南地之樞紐,中國對外的窗口,不竟一個國家不可能只得一個窗口,而是越多越好,內地人來港每年增加是政治考慮,香港沒可能用政策可以阻止中央的國策,經濟要攪好,就要將華南地統一,香港地少要擴展中央企業新辦事處何其難?有企業就有人流居住,計埋計埋你說會有幾多人來港?單看幼稚園學位已經嚇了香港人一跳。天璽減價速銷,但就引來許多有錢人排隊買樓,這說明香港地價仍有其支持,而且新地減價都只是用來補貼印花 稅,幫助買家決定置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