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打算從古文之中找一篇祭文來講,講起寫祭文,當然是蘇東坡或者韓愈寫得最多,連鱷魚都祭得一番,有乜辦法唔多。不過,我唔打算用他們兩位的祭文,我用歐陽修,除了他的「祭石曼卿文」的確寫得唔錯之外,我還記起他在清明節見到那些孝子賢孫大鑼大鼓,燒豬,雞鴨鵝等上山拜祭先人,不禁講了一句話「清明豐不如生前薄」,意思就是先人在生的時候對他們好一點,何需在拜祭時如此大陣象。歐陽修其實不知道,大鑼大鼓拜祭先人,並不真的是尊敬先人,而是做一場戲給其他人睇,話俾人知,我有錢。
現時香港政府又何嘗不是做戲俾人睇,除了綜緩、關愛基金等之外,經常又話要扶貧,好似那些辛勞工作的香港人欠了那些貧苦大眾,最近,又話要十年內興建28萬公屋,我唔知道香港官員是否做show俾國內的省市領導睇,話俾他們知,香港有錢。其實,正如歐陽修所謂「清明豐不如生前薄」,扶貧,不如協助他們脫貧,資助多一些教育,協助青年人融入社會,甚至回國內,到國外發展,以資助形式增加他們的覆歷,此為長久之計,獨孤一味扶貧,搞到班貧苦大眾,完全倚賴香港政府,這樣的扶貧,只會越扶越貧。
歐陽修這一篇「祭石曼卿文」,講「形」同「名」,很容易明白,唔需要什麼特別註解,又容易上口,讀三、五次,差不多識背,大家不妨試背一次。
祭石曼卿文 歐陽修
嗚呼曼卿!生而為英,死而為靈。其同乎萬物生死,而復歸於無物者,暫聚之形;不與萬物共盡,而卓然其不朽者,後世之名。此自古聖賢,莫不皆然。而著在簡冊者,昭如日星。
嗚呼曼卿!吾不見子久矣,猶能髣彿子之平生。其軒昂磊落,突兀崢嶸,而埋藏於地下者,意其不化為樗壤,而為金玉之精。不然,生長松之千尺,產靈芝而九莖。奈何茺煙野蔓,荊棘縱橫,風淒露下,走燐飛螢;但見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與夫驚禽駭獸,悲鳴躑躅而咿嚶!今固如此,更千秋而萬歲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與鼯鼪?此自古聖賢亦皆然兮,獨不見夫纍纍乎曠野與荒城!
嗚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怠念疇昔,悲涼悽愴,不覺臨風而隕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