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avery good article from Mr. Luk.
《經濟日報》周二報道,協助市民上車的兩項資助置業計劃,青衣綠悠雅苑及5000個白表免補地價購居屋名額,合共接獲近12萬宗申請,當中逾六成為單身申請,並引述消息指申請人不乏零收入、零資產的「雙無單身」 ,明顯是透過第三者協助置業的「代買族」。
「雙無」一詞,頓時令筆者想起,當年美國發生次按風暴,原因之一便是當年美國政府為了幫助國民置業買樓,鼓勵銀行審批按揭寬鬆,最後愈借愈濫,銀行不單是「雙無」,甚至是「三無」(無職業、無資產、無收入)也照借不虞,而銀行更推出首數年可免息甚至可免還款的計劃,買入物業的「三無」,則主要是博樓價升值轉售,根本沒打算供樓,最終自然出事。
當然,香港「雙無」,或許情比美國的「三無」較佳,因背後應該另有水喉。然而,「雙無」也買樓,則至少反映當中部分買家,根本是「弱者」,其與背後水喉的關係或存變數,一旦樓價下跌,其守下去的能力和意願,也會成為疑問。
筆者觀察了樓市20年,每當樓市接近見頂,便多會出現一些「異象」,今回「雙無」也買樓,雖不一定代表樓價會大跌,但至少也應令人加強警惕。
其實,除了「雙無」外,相繼有發展商推出樓花期可能長達3年或上的樓盤,其原因為何,也值得思考。
撰文:陸振球(明報地產版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