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食肆難捱貴租
1.老麵店避貴租搬舖,好旺角麵家原坐落於西洋菜南街,舖租上升,不得已結束經營了逾40年的老店,舖位現換上連鎖零食店。
2.上榜「米芝蓮車胎人美食」的老店印尼餐廳1968,去年續約時被索價3倍租金,主理人毅然搬店往中上環。
3.兩間同樣入選的餐廳,新上榜、主打海南雞飯的「亞州家族」,以及獲升級的京菜「祥記飯店」,分別位於銅鑼灣告士打道及灣仔駱克道,今年內雙雙結業。
類似的新聞近年屢見不鮮,這種對中小型優質食肆集體「謀殺」,已成為香港見怪不怪的現象,街坊食客固然感到惋惜,也凸顯本港房產價格狂升下,中小企的生存空間日益收窄。
中小企在貴租之下固是度日如年,本土傳統高端零售品牌的日子也不見得好過。一家老字號錶行十一月以售後租回形式沽出旺角西洋菜南街地舖,作價9,800萬元,持貨25年勁賺9,265萬元,升值逾17倍。表面看來雖似風光,但賣舖背後其實也是打算在更名貴的銅鑼灣地段購入舖位。早年公司租金佔總收入約7至8%,到今天已升到20%。名店壓力已然如此,租金狂升令本地零售業的經營及財務槓桿節節上升,抗逆能力幾盡全失。
「積極不干預」受考驗
筆者向來信奉港英時代財政司夏鼎基提倡的「積極不干預政策」(positive non-intervention),但「積極不干預」與「放任政策」(laissez faire policy) 存在本質上的分別,前者容許政府在必要時採取措施,令本地經濟維持平穩發展基調。不少本地中小企特別是零售業,已飽受租金煎熬屆生死存亡之刻,本地經濟面臨滅絕的命運,創業空間備受租金困擾日益收窄。
過去政府已注視到樓價升產生的不良影響,今年十月更推出猛藥(加強板SSD和BSD),增加私人住宅的交易成本,以圖打擊物業市場炒賣。此舉雖可令私人住宅交投萎縮,但同時令部分投資者轉戰非住宅市場,推高這類型物業的價格,亦帶動寫字樓及商舖租金。
零售生態變單一化
當然「一個巴掌打不響」,租務市場至今仍見承接力,遺憾的是我們的產業已漸見單一化,除了名店還是名店,變得對內地個人遊的高端購買力更為依賴。單一化的零售生態,實非本地發展旅遊業的長遠良方。
新一任政府已經歷「百日維新」,雖然面對不少挫折,但仍值得期待。未知政府是否有足夠勇氣、創意和承擔,就商業租金管制此一敏感議題展開研究,為保障本地中小企出一分力。
關焯照
經濟學者,畢業於加拿大協和大學,獲經濟學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曾任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兼香港中文大學生活質素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