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一向分析股市和樓市頗有見地的瑞信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最近以1890萬元沽出九龍站擎天半島一個收租多年的單位,未計租金收入,持貨6年帳面已賺1020萬元,而陶冬現時於擎天半島仍持有一個單位收租,每月租金逾6萬元,單位市值亦上升至約2800萬元,較5年前買入價高五成半。
陶冬在上周五公開他的賣樓紀錄,並指「我不知道香港樓價明天是漲還是跌,但我知道它已經不可控,我不願意跟這種瘋狂為伍,所以選擇賣樓」,更指香港房地產已經進入瘋狂狀態,令香港的牛腩麵、菠蘿油等本土特色在租金飛漲中經歷一場浩劫,業主大幅加租是「殺雞取卵」。
陶冬賣樓,隨即引起網上不少議論,更成為不少樓市淡友引用作看淡樓市的支持證據。事實上,陶冬在早前接受《明報》訪問時,已表示正考慮賣樓。
陶在金融海嘯時鼓勵港人可趁低買樓,在去年開始說「不買樓了」,及至轉為要考慮賣樓,轉捩點是他不久前到數碼港用餐的經歷。
陶冬入戲院前,到數碼港一間經常光顧的台灣餐廳吃飯,店員溫馨提示他該店快結業了。「我覺得很奇怪,這裏食物也不錯,環境也不錯,怎麼就要結業呢?」原來,業主下狠手加租,月租從6萬元一步漲到22萬元。「當我看到那家店租金漲到22萬的時候,我就開始要賣我的物業。」
對於香港房價,陶冬以「不可持續、無以為繼、不合道理(unsustainable, unviable, unjustified)」的3個U字來評價。他形容本港業主加租之狠是「殺雞取卵」,而低息環境下,普通市民排隊買磚頭則是「迫於無奈」。然而,儘管全港租金都在升,但自由行遊客的消費量卻跌了三成。「我所認識的真正高端的大陸遊客不來了。」陶冬指出,高端遊客買一張機票就可以去巴黎去日本,在那裏不論是住酒店還是買奢侈品都比香港便宜,豪客消失消費也難言反彈。「當我看到那一點(指租金離譜),我就開始(想要賣樓)。房價下個月漲不漲,我不知道,但是風險和回報已經不成比例。」
對於消費插水、租金飛漲這等怪象,陶冬的解釋是不少歐美零售品牌業績走樣後,高層為求交代,紛紛拋出「去亞洲」的大計。陶冬指出,這些在歐美市場做不下去的品牌蜂擁來港開店,但他們來得快,走得也可能很快。「所有大公司都一樣,如果今年盈利下滑了幾成,我(指高管)要向董事局交代,那我們就去Asia!」
要描繪一個夢幻般美麗的亞洲藍圖其實非常容易:假設自由行遊客每年以雙位數增長,人均消費每年再以雙位數增長,30年不變。如此情景預設下,歐美品牌擲多少錢搶舖都是合理的,近期頻爆搶租個案即反映了這一點。「但這些人對中國、對香港、對亞洲的零售根本不了解。3年過後,大不了說一句我當時的判斷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