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上星期中原指數下跌了0.75%,但是大多數評論員對樓市都是悲觀,有老友唔明白我用悲觀來形容正在上升樓市,我話唔敢用樂觀,很容易會比人打,而悲觀的意思是因為樓價繼續上升,市民的負擔更重,初次置業者更難買樓,老友話我打横嚟講。
老友話,著名財經評論員在2012年賣樓,今日用雙倍呎價再買回,是不是睇錯市,我話老友食嘢唔知價,一條老鼠班與一條青班的價錢當然不同,評論員今日所買的單位是高層,方向甚佳的頂級貨,又怎可能與昔日賣走的單位相比,而且因為是頂級貨,可能要畀多少溢價,此之謂欲食海上鮮,莫惜腰間錢。
由陶冬買樓令我突然想起一件令樓價上升的事,就是購買力,一向以來,我們只是講購買力,但並沒有了解到購買力亦有單數眾數,單數購買力來自一些有相當資產,或者是年收入不錯的專業人士,因為他們只買一個自住單位,所以唔介意畀溢價而買一個優質單位,有時溢價是很多,他們的做法令到很多人不明白,只要買低兩三層,就可以慳返10-20%,唔明白是正常的,因為他們屬於市場上的寡頭購買力,數字上應該屬於單數,基於這個原因,成交價亦不能作準,因為當中包括心頭好價,但亦不能說是假的,是真金白銀交易,怎可能說是假的,只可能說是參考價。
至於眾數的購買力,就是一般市民的購買力,即使大部份市民只能買一個單位,但仍然是眾數,原因是他們不會付溢價買任何單位,不能以樓上的單位賣1000萬,樓下業主最低要賣980萬,因為單數購買力對一般單位興趣不大,所以,當業主賣樓,首先要分清楚所賣的單位是否能夠吸到到單數購買力,如果不能,就只能以市價賣給一般不會付溢價的眾數購買力,地產商早已了解這個道理,所以才有特色單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