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以來,物業代理向傳媒發放的消息就是某些公屋居屋以創新高價出售,令到不少人以為那些資助房屋業主是生意奇才,好似領展一樣,可以以低價買入,高價賣出,符合市場上高沽低吸的大原則,其實,這是錯覺,他們只不過是攞政府著數,可以以低價從政府手上取得物業資產,而再將那些物業以他們以為的高價出售,其實售出價與市價仍然有一段距離,不過,與較早前早已將公屋居屋出售的人來說,現在的售出價的確是創新高,但我始終不明白,點解那些業主要出售他們的資助房屋,售出之後他們又何去何從,有傳媒從來沒報導的消息指出,那些曾經是資助房屋業主最初是租樓,環境與面積都比以往的公屋為佳,後來愈住愈細,最後要露宿街頭,所以,我認為那些創新高並不是好消息,而是節節敗退訊號,不少人將壞消息演繹成利好消費,亦有不少人吶喊助威,這點我更加不明白。
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香港樓市大跌七成,不少業主要被迫出售他們的資產給予外資基金,當時的報導是有不少外資基金投資香港,他們真金白銀買香港物業,在不明內情的人來說,有外資財團投資香港,這是一個非常利好消息,但香港業主知道,這是一個節節敗退,割地求和訊號,悲慘的號角警剔了香港業主的心,以後投資物業,必定要量力而為,所以,物業投資者才可以避過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有人認為這只不過是物業投資者有多少運氣,其實並不是,是他們痛定思痛,才可以避過一劫。
在過去幾年,不少小業主以高於市價賣樓之後向我炫耀,我反問他們點解要賣樓,雖然我寫細價樓爆煲論之後比較睇淡樓市,但仍然不主張賣樓,尤其是自住單位,他們向我炫耀其實是對我說正在敗退,就好似今日的公屋業主一樣,我希望傳媒可以訪問那些將公屋賣走的業主,他們現在身處何方,住在什麼地方,真正答案一定會警剔一些打算賣公屋的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