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兩日得到長河兄的跟進,作了較長細的香港住屋需求估算,又得到路過兄的指點以結婚數據估算需求,無論用人口淨增長或結婚數據估算,香港未來新增住屋需求都在2萬5以下,而根據香港政府近幾年提供的資訊,未來每年公屋和私樓各約2萬,合共每年約4萬個單位供應,所以只考慮住屋需求,港府只要繼續維持現有計劃提供穩定土地供應,每年4萬個供應似是已能解決住屋需求,當供應完全到位時,甚至有可能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
但這個分析只考慮住屋需求是沒法準確預測未來樓價走勢,因為香港樓價走勢應更受「投資需求」影響,若然未來香港樓房投資需求還是如現今這麼高,我擔心就算政府增加供應到每年5萬甚至6萬,還沒法令樓價回調到大眾港人負擔水平。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要思考樓房是用嚟住的功能重要還是用作投資工具重要,我個人認為住房是民生必須品,不能象一般物品,完全以自由經濟形式處理,什麼都不管,讓人囤貨,這會令到有人無屋住,而沒有自住樓人士要付出大幅薪金支付租金,新一代無法上車,帶來社會大量怨氣,及加大窮富差距,令社會不穩。所以我個人認為政府要小心考慮撤招或減辣的政策,因為這些政策都有減低樓房的投資價值或增加樓房投資風險,一但減辣或撤招,只會讓有錢人更有優勢再次加大樓房投資和他們在社會的優勢,令更多人認為香港樓價只升不跌,香港會繼續單一化只作房地產投資,無法走向多元化社會。
尚若當供應到位時,香港樓價還不能有合適的調整,我個人認為香港政府不單只不減辣,還應積極考慮新政策減低樓房投資功能,如增設「樓房增值稅」,減低樓房的投資吸引力,引渡資金流向對香港更有利的方向,如股市、創業、高科技、電影等等,讓香港能夠有更大的機會走向多元化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