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港人宜居家園 保育勿拒拓地
欄名:社評
有調查指九成港人感樓價高,逾半市民卻反對為建屋犧牲自然與居住環境,此反映港人追求宜居家園,惟正因香港保育情緒高漲,遏抑土地發展,才令居住質素日降,港人莫當鴕鳥。
重視青山綠水 屈處蝸居斗室
昨有調查指九成市民指現時樓價過高,且近四成市民料未來一年樓價將續升,遠高於去年八月相同調查的一成半。此應因港人憂港府樓控辣招已如強弩之末,難再遏樓價,亦因港人對加息「狼來了」感麻木,近日更有聲音指美國明年縱加息,頂多只能加四分一至半厘,對本港樓市衝擊或有限。
更值得留意的是,同一個調查亦指絕大部分市民雖抱怨樓價高昂,卻有近六成市民不接受為增建住屋影響自然生態環境,如郊野公園與綠化帶等;逾半市民則不接受提高發展密度或高度。
此實不難理解,因港人皆盼將香港建成宜居城市,要保青山綠水,故不少港人皆不願為住屋而破壞自然,亦不願樓宇太高太密影響環境。
然而,香港現時卻有近七成半面積是郊野、綠化地帶,相比其他國際大都會,如紐約、倫敦、新加坡等,香港的綠化比例實極高,惟香港是否就是一個宜居城市?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一個宜居城市應先有一個宜居的家,但現時年輕人追不上高樓價,上車路遙;中產夫婦縱盼換大屋迎接新生命,在高樓價下只能望樓興歎。
其實在高樓價壓迫下,還有以萬計基層家庭苦候公屋,又或一家幾口住在空間擠迫、衞生欠佳的劏房。
對正受住屋切膚之痛的市民而言,香港偌大的綠化面積、郊野地帶,或許是他們平日飽受高樓價、居住環境擠迫煎熬下,在假日可稍事喘息之處,惟他們日常大部分時間,卻只能繼續蝸居斗室,面對擠迫狹窄的居住空間,宜居夢只怕是個奢望。
此凸顯香港不宜居的最大根由,正是保育情緒高漲所帶來的困境。若香港不再加速開拓更多新土地,以興建更多房屋,僅靠現時約兩成多已極擠迫的已發展區,盛載這一代以至下一代港人的住屋需要,那香港大部分地區雖仍保留優美大自然,但港人住屋勢愈住愈貴、愈住愈細,難道這樣就是港人冀盼的宜居的家、宜居的城市?
愈住愈細愈貴 怎向後代交代?
香港要增闢土地、增建房屋、平抑樓價,此並非要將青山碧海夷平,惟保育不能寸土不讓,發展更不能寸步不前,只有保育與發展平衡,互不偏廢,才有望將香港建成草木扶疏、樓價合理、居住空間合適的宜居城市,將更美好的香港承傳給子孫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