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早上開例會時,有同事話在星期日入了一個舖位租客,不但租金唔錯,而且即時起租,原因是新租客的舊業主收樓自用,租客與業主是同行,當日疫情時租客捱義氣租了那個舖位,在悉心經營下兼疫情過去,生意唔錯,業主突然收樓自己做,令到租客倉皇失措,好彩我們有一間舖在附近,租客連價都唔講,只希望一張比較長租約,同事叫新租客不用擔心,我們只是收租佬,唔會收舖自己做,有人替我們養舖,何樂而不為。
近日有不少去了新加坡的投行或者基金經理回流,他們常用的解釋就是美國對香港解除第四級別旅遊警告,代表他們可以在香港可以正常生活,最緊要是可以買保險,而比較少用的解釋就是新加坡市場太細,一時間容納唔到咁多專才在新加坡搵食,所以返嚟香港,亦有人話去到新加坡只是二等專才,根本不受重視,輸比疊碼仔幾條街,如果繼續在新加坡搵食,做疊碼仔好過做金融專才。
其實那些金融專才的遭遇好似我的新租客,新加坡有兩個大金融機構,所有金融生意都可以做,不過要打擊香港就要搶香港人才,去到之後香港金融專才就會發覺自己只是陪襯品,就算是自己手上的客戶,隨時都會被新加坡政府金融機構拗走,在人去樓空之後,金融專才發覺不但搵錢少了很多,而且手上客戶亦沒有了,返香港是最好辦法,其實,如果金融專才知道租客最怕業主是同行,就唔會去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