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細個時跟阿嫲去睇「帝女花」,阿嫲話明崇禎皇帝雖然失了江山,但事實上勤政愛民,是一個好皇帝,可惜遇上了天災,人民冇得食,李自成乘機作反,而鎮守邊疆的吳三桂見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手下搶走,於是沖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明朝江山咁就冇咗,最奇怪的是阿嫲只是憎恨吳三桂,陳圓圓,李自成三人,對於後金.清努爾哈赤,阿嫲又沒有多大反感,話晒阿嫲長成於清末,多年洗腦,對清代皇朝沒有反感亦是正常,現在中國五族共存,更加唔應該有反感。
我後來再了解多些關於明朝是如何滅亡的,似乎又唔係天災人禍咁簡單,在中國歷朝歷代,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儲糧,因為遇上天災而又沒有足夠糧食,人民就會起義。我同意阿嫲所講,崇禎就算不是一位明君,亦唔係太差,江山失落只是因為吳三桂在邊疆苛索過度,而嚴格來說,吳三桂並不是一個將軍,而是一個生意人,將明朝糧食軍備倒賣給努爾哈赤,後金.清經過多年順差,變得愈來愈大,吳三桂身家愈來愈厚,山海關愈來愈難守,所以,當李自成起義,吳三桂便藉李自成搶了陳圓圓,沖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其實,如果吳三桂沒有將明朝儲備倒賣給後金,區區天災,根本不可能令到李自成起義,明朝亦不會滅亡。
有人將李自成與唐末黃巢相比,我認為是有所分別,黃巢是鹽商,作反是利益所在,李自成最初是農民,後為驛站站伕,而農民起義是證明生活艱難,朝廷應該正視,而當時驛站好似現在的網絡一樣,消息都是由驛站傳來,但明朝為了支援吳三桂的軍糧,將各地驛站取消,令到身在北京的崇禎皇帝不知道各地情況,在錯誤判斷之下失了大明江山。歷史關鍵詞是吳三桂倒賣軍用物資,做成後金.清每年有大量順差,而非李自成搶了陳圓圓,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所至。
有人問我台灣會不會出現戰爭,我話如果中央政府唔取消對台灣讓利政策,台海有戰事絕不出奇,但現在取消讓利政策,出現戰爭的機會不大。不過,還需要一段時間才可以統一台灣,在這段時間內,中央政府一定受到很大程度挑釁,小不忍則亂大謀,統一台灣「忍」字是要訣。
如果沒有中央政府對台灣的讓利政策,我相信現在距離統一的日子不遠,在讓利政策之下,台灣對中國每年有大量順差,由馬英九執政開始,八年下來,我估計數字達到一萬億美元,有了這一萬億美元,台灣可以買其他小國支持,亦可以向美國購買軍備,令到統一的路愈行愈遠,好彩現在對台灣取消讓利政策,統一只是時間問題。有人問如果台灣再由國民黨執政,會不會重啟讓利政策,我話唔知道,中央政府應該有一個答案,但如果重啟讓利政策,和平統一時間表又要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