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天佑
在财金世界打滚得久,愈来愈体会到「太阳底下无新事」这句老话,眼前很多情景都似曾相识,只不过换了时间和地方上演,以及有少许枝节变化。
例如最近深圳楼价急升,一年内升了53%,新盘作价起码每平方米6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呎价7000港元),远超中产家庭的负担能力,却仍有大批买家通宵排队,争相以「十成按揭」炒楼;
此情此景,难免令人联想到1997年、正值癫狂的香港楼市,最少有五点相同之处。
5种情景似曾相识
首先是急升的幅度,回忆当时的香港,中原指数由1996年6月的66点,升至1997年6月的102点,一年内升了54%。
至于现在的深圳,根据国家统计局,当地楼价在过去一年升了53%。尤其是最近几个月,深圳楼价几乎每个月都上涨5%,这意味每迟一个月买楼,就要多付5%楼价,犹如一列无法追赶的高铁,促使很多「未上车」的人心慌意乱,不惜一切也要「上车」,这种心理状况也跟当年的香港一样。
其次,一如当年香港,深圳楼价已远超过中产家庭的负担能力。
据内地长江证券研究,深圳目前的楼价收入比率达到28.17倍,意味一个中等收入家庭要不吃不喝28.17年才买得起楼,比香港目前的19倍(据Demographia统计)还更高得多。
正如笔者去年12月在〈深圳楼价贵过新界〉一文指出,当地最近开售的新盘,作价起码要每平方米6万元人民币(相当于每平方呎7000港元),已贵过香港新界天水围、粉岭的二手楼价;稍为高档的新盘更动辄索价每平方米逾10万元人民币(每平方呎1.2万港元),这就比新界同期开售的一手新盘更贵了。
另一方面,虽说深圳现在科网行业火热,是创业家天堂,遍地机会,但根据国家统计局,当地打工仔去年月入中位数为3764元人民币,相当于4470港元,仍比香港的1.5万港元低一大截,由此可反映当地楼价之天高。
通宵排队十成按揭
第三,深圳楼价虽难以负担,可是为数不少的「无壳蜗牛」却前仆后继心急想「上车」,以致现时每逢新盘开售,都有大批準买家通宵排队轮候,甚至有「排队党」抢先霸定头位,再用数万元人民币把位置转售。
此外,除了用家抢购,现在入市的炒家比率也愈来愈高,甚至很多地产经纪自己落场「揸镬刬」,把楼盘单位互相买卖,令价钱犹如乾炒乾升,每次转手可赚数十万元人民币。种种异象,都跟1997年香港楼市的癫狂几乎一模一样。
第四,随着楼价高企,当地民众叫苦连天,深圳政府亦注意到这问题,并作出对策,刚于上周宣布,将增加住宅土地供应,并在未来5年兴建40万个保障房(相当于香港的公屋)单位,平均每年8万个,是否令人联想到董特首在1997年《施政报告》提出的「八万五」?
目前深圳常住人口接近1100万,比当年的香港高出八成,不过,当年香港的「八万五」包括私楼和公营房屋,深圳今日的「八万」只计保障房。
总言之,在楼价天高之际,按照当局房策,深圳未来几年的住宅供应将会大幅增加。
最后,眼见楼价高昂,却又急于上车,买家们惟有「借到尽」。
据人民银行深圳支行统计,当地买楼客如今平均按揭比率高达65%,冠绝内地所有城市,高出全国平均数超过10个百分点。
比起1997年香港最高的九成按揭,深圳目前的按揭比率似乎不太高,但现在有一件当年未出现的新事物,内地名为「首付贷」,香港叫做「二按」。即是由P2P金融平台、地产中介及小额贷款公司等,以较高息率向买楼客额外借出贷款,由于缺乏监管,连同一按的总按揭比率甚至可超过十成。
在楼价每月升5%之际,这当然问题不大,但一旦楼价逆转、甚至只是横行,这些「借到尽」的物业便很易沦为负资产。
「放水」恐火上加油
尤其令人担心的是,香港政府经历过当年楼价爆煲、负资产遍地的惨痛经历,现在已懂得实行「逆周期」对策,随着楼价升高不断收紧按揭要求。但内地当局则似乎未有经验,不但没「逆周期」,反而在最近不断「放水」及鼓励银行借出房贷,藉之刺激放缓中的经济。
内地楼市存在严重的二元分化,中小型城市或会受惠于「放水」,但对于深圳、上海等楼价已经天高的大城市,却犹如火上加油,令泡沫愈来愈大,一旦爆煲不但会产生大量负资产,更恐会酿成金融危机;而在中港经济紧密「互联互通」之下,届时香港也难免会被殃及。(高天佑/信报)
(港股直通车 信报)
————————————————